精准扶贫工作要做到群众心坎里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蒋妥 责任编辑
金斌
2016年09月25日 09:26:15
精准扶贫应当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既要精准入村也要精准到户。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确,精准扶贫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精准扶贫工作也在井然有序的深入贯彻中,然而一些苗头性问题却是渐露萌芽,比如部分地区或单位一刀切的标准让不少贫困人群得不到应有的帮助。据媒体近日报道,一名西安某高校的大四学生在陕北老家进行贫困生建档立卡登记后,按照规定可申请6000元助学金生活补助。但暑假他持《高等学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情况证明表》在村子里盖章后,回到学校审批时,却被学校以“购买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为由,不给发补助款。
精准扶贫的标准能否一刀切?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电脑、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工具,即使是贫困学生也应当有权利使用这些互联网工具进行学习提升。以是否具备诸如电脑等物件来判断没有结合时代发展背景显得过于武断,这种一刀切行为映射到整个精准扶贫工作,就是一种典型懒政的表达。
精准扶贫其精妙就在于“精准”二字,若都是如此这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敷衍了事,必然影响到全局之功,这绝非危言耸听。所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单要有好办法、好措施,最关键的执行者这个要素也必须要“精准”起来。
标准不能一刀切,精准扶贫也不能千村一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现实需求。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在农村、困难也在农村。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同农村的致贫原因皆有不同,贫困户对帮扶同样有着不同的需求,譬如生产救助、学业救助、大病救助、房屋改造、低保救助、农业实用技术、担保贷款等各有差异。试想,如果某地对所有贫困村落和贫困户都是一刀切般的帮扶标准和措施,规划产业都搞同类产业等,不去充分考虑贫困户能力和需求,一味追求规模,只重视生产前端,忽略三五年投产后的产能过剩隐患和后端销路问题,那么极易导致二次返贫。
所以,精准扶贫应当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既要精准入村也要精准到户。说简单点,对于一些渴望发展且有一定技能的贫困人口的扶贫措施就应该不同于懒散且不务正业的贫困人口的扶贫措施。再说的简单些,土地肥沃、水热充足的农耕之地大可以发展农林渔牧业;多山水而少平原之地,旅游行业发展更具优势;靠海吃海的港口城市,海洋或船舶发展更是上上之选。我国地形地况复杂多样不胜枚举,只有为当地农民找到一条恰当又能长久致富的路子,才能真正把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精准落地,才能把扶贫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地帮扶上来,才能让贫困地区能够尽快“旧貌换新颜”,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核心要义是将群众的获得感落于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贵州遵义农村时曾谈到,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精准扶贫工作中暴露出的这些瑕疵意味着要真正打通“最后一纳米”不妨多回头看看,既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又要切实解决群众难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唯此,才能把精准扶贫工作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做到群众心坎上,获得感才能真正落在实处。
“念兹在兹的是亿万人民的小康生活,奔波谋划的是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两千多年前,先人就告诉我们“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若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则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相比先民的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更加宏伟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标签: 精准扶贫;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