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劝退差生”是最肤浅的“严进严出”

来源:荆楚网
作者:薛家明    责任编辑 陈斌
2016年10月01日 02:46:13

更多

高校只有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做到从严管理,才能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严进严出”。因此,相比只打学生板子的“学业警示”制度,公众更希望看到高校也做到“严于律己”,在“严进严出”上走得更远。唯有如此,有教无类和“严进严出”,才能从梦想照进现实!

  2014年下半学年18名,2015年上半学年13名,2015年下半学年18名,这是南林大最近三次公布的“退学处理”人数。记者从南京林业大学获得证实,该校自2014年秋季学期出台《本科学生学业警示及帮扶办法(试行)》以来,已陆续对49名学生作出“退学处理”。有关教育专家认为,南林大严管在校学生的做法,是对中国大学教育之前广泛存在的“严进宽出”模式的撬动和纠偏。(9月29日澎湃新闻网)

  首先必须要承认,目前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混日子思想。相比在大学课堂上传道解惑,他们更愿意享受泡网吧、谈恋爱、打游戏的乐趣。而对于学生混的思想,很多高校是默许的,甚至是暗中纵容。比如有的大学老师对期末成绩的把关较松“能过就过”;有的大学在临近毕业组织集中补考,对难以毕业的学生来一次大兜底。而这些又助长了学生的惰性,最终导致大学教育“严进宽出”。

  南京林业大学取消毕业前的“兜底补考”,实行“学业警示”制度,对混日子的学生坚决予以退学处理,无疑是对“严进宽出”模式的撬动和纠偏。“学业警示”模式,一方面能够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毕业生素质,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另一方面,也能倒逼同学摒弃混日子的思想,努力学习、提升素质,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正是看到“学业警示”制度激发的正效应,目前很多人将大批量劝退差生看成是高校“严进严出”的必要举措,笔者却认为,“劝退差生”是最肤浅的“严进严出”。

  首先“严进严出”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仅是对某个点卡得比较严。所谓的“严”,应该体现在整个学生培养链条中,以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上。比如严格考核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优化大学课程,提升教学效率;严格把关实验和学生实习的水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而南京林业大学实行“学业警示”制度,只卡在考试严这一个点上,其作用只是努力保证毕业门槛不降低,因此并不是真正严出。

  其次“严出”不能只让学生买单。大学生“心有旁骛”不安心学业,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主观上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在社团活动中投入精力过多、迷恋游戏不能自拔;在客观上大学学风淡薄、教师在课堂缺乏趣味,辅导员制度没有落实到位,等等。试想,因为教师的课堂内容乏味,而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进而自暴自弃、大面积挂科,能只让学生承担么?可见,最终将“严出”的板子只打在学生身上,并不妥帖。

  尽管实行“学业警示”制度,大批劝退差生,也能起到提升教学水平和毕业生素质的效果。但这本就是高校教育应达到的正常水准,可见大批劝退学生是最肤浅的“严进严出”。高校只有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做到从严管理,才能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严进严出”。因此,相比只打学生板子的“学业警示”制度,公众更希望看到高校也做到“严于律己”,在“严进严出”上走得更远。唯有如此,有教无类和“严进严出”,才能从梦想照进现实!

标签: 高校;差生;劝退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