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有些官员咋还对公车福利恋恋不舍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0月12日 13:07:53

更多

“公务的士”并非完全是企业营销的噱头,它是公车改革引发公务人员心理阵痛的反应。公车改革不易,破除公车福利依恋最难,唯有坚持不懈深化公车改革,才不畏任重道远。


 上个月推出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福州“公务的士”,目前已暂停营运。福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所谓“公务的士”其实是福州公交出租车公司自己冠名,事先并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批准。福州市发改委车改办证实,“公务的士”是企业自身设计的方案,完全属于市场行为,福州市政府没有给予任何投入与补贴,也没有与之签署任何合作协议。

 一度引发不小争议的福州“公务的士”,原来只是当地公交出租车企业的一个营销“噱头”,不但没有经过当地政府的批准与认可,与政府不存在任何关系,反而让政府为企业背了“黑锅”。但仔细思量,问题似乎又不会这样简单。

 按说,在对公车“断腕改革”,大部分公车都已经封存的背景下,推出“公务的士”必然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企业采用这种方式营销,当地政府部门如果具有基本的政策水平,就应该认识到“公务的士”之大为不妥,应当及时予以叫停才对。然而奇怪的是,企业此举经过媒体报道并引发不小争议之初,当地政府并没有对此作任何解释,“公务的士”不仅如约推出,且阵势强大,并再次吸引了社会目光。而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公务的士”昙花一现即告暂停,相关部门这才忙不迭与之撇清关系,其中是否存在某种难言之隐呢?

 这一轮始于中央并强力推及地方的公车改革,触动了许多公务人员包括领导干部的“奶酪”,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一些习惯了“出门上车”的公务人员自然会感到不适应,但公车改革势不可挡,不适应的人也只能慢慢适应。不料,公交出租公司不失时机推出“公务的士”,不但切合了一些公务人员的特殊心理,各项优惠价格与结算方式,更为公款消费实现了“无缝对接”,难怪有媒体称“公务的士”乃“媚权的产物”。如果公务人员和政府部门真心支持公车改革,心甘情愿与普通民众一道乘坐公交或自驾出行,面对有“变相公车”之嫌的“公务的士”即使没有媒体报道和舆论弹议,相关部门也应当站出来明确表示反对,而不至于在“公务的士”暂停之后,才一口咬定政府与之没有任何关系。假如不是受到舆论批评质疑,“公务的士”或让某些公务人员“偷着乐”也未可知。

 “公务的士”即便完全是企业营销行为,但企业把营销噱头冠以“公务”之名,不但让政府为之“背黑锅”,也明显涉嫌违法违规。这种做法,与之前一些企业推出“××专用酒”、“××专用烟”如出一辙,当地政府不仅应明确阻止,更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公交出租车公司在精准开拓某种“市场”的同时,却在判断形势时犯了致命的错误,看似迎合某种心态的“公务的士”,却无法如预想那样受到当地政府公开的青睐,这应该也是“公务的士”草草收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公务的士”闹剧式的推出与暂停,以及当地政府对“公务的士”的暧昧态度中不难看出,这一轮公车改革虽已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某些公务人员对公车福利的依恋并未完全消除,甚至还存在某种变通心理,或者是“走回去”的期待。这也意味着,大刀阔斧的公车改革在切除病灶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彻底戒除公务人员对公车福利的依恋。

 严格说来,“公务的士”并非完全是企业营销的噱头,它是公车改革引发公务人员心理阵痛的反应。尽管事件发生出在福州,但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一些地方虽然没有搞什么“公务的士”,然而顶格甚至超标准的公车补贴,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公务的士”?公车改革不易,破除公车福利依恋最难,唯有坚持不懈深化公车改革,才不畏任重道远。


标签: 的士;公务;公车改革;公车;相关部门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