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抽检公布,网购平台成假货天堂?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前度郎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0月12日 13:10:26

更多

抽检公布,网购平台成假货天堂?

 据报道,工商总局2016年网络交易商品质量专项抽检结果统计显示,有效送检样品为497批次,不合格的172批次。其中,天猫商城不合格产品数为38件,居榜单前列;淘宝不合格商品为19件。对此,天猫、淘宝、京东等网购平台发出声明,将对线上平台产品质量进行更严格把控,清除山寨品牌,加强产品抽检。京东表示,对于提供假货的供应商须支付违约金100万元。

 不合格比例高达34.46%,不免让人产生“网购平台已成假货天堂”的感觉。其实,主管部门进行的这次抽检,主要集中在消费者投诉较多的商品,也就是说,抽检本来就是在“重灾区”进行的,抽检的不合格率,不等于总体商品的不合格率,不合格率高达34.46%,并不能代表整个网购领域的生态现实。

 在线上线下互动的大背景下,线上与线下已浑然一体而无以分割,因此,电商并非“假货的天堂”,更不是导致假货泛滥的诱因。然而,电商行业却始终背负着“假货天堂”的恶名,并具有某种天然的原罪,或许跟产品抽检的方式不当有着很大的关系。由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实施产品检测时,若没有一种有效、合理、公开而透明的程序保障,结果则会呈现很大的差异性。

 以食品为例,尽管我国农产品粗放化的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残超标和化肥滥用等顽疾没有得到根治,食品安全质量的公众担忧未能缓解,不过抽样结果与个体感觉之间却反向而行、差异明显。比如2011年5月农业部公布一季度农产品例行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1%、99.8%和97.8%。而早在2007年,农业部发布《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公布的数据是,畜产品中“瘦肉精”合格率达到98%以上。很明显的是,依消费者的直观感受而定,这样的抽检结果令人难以接受,并给人留下“选择性抽检”的口实。

 然而,这种结果却又可能真实性存在,比如只抽规模化的种养企业,而不是放任自流的小散户,那么结果高一点则不难理解。问题在于,相关方面在公布抽检结果之时,并没有告诉样本的来源,也没有公布抽检的结果。抽检所坚持的初衷与立场,究竟是按照“技术性分布”还是“问题性导向”,在结果上则截然不同。在问题导向抽检的模式下,是否应该公布不合格率;对于不合格,是否需要应该根据不合格程度进行“不合格分类” ,国家有相应的标准,是否应该在公布时进行分类,而不是笼统地公布。

 公众和消费者在阅读和理解产品抽样结果时,往往注重于表象化而非实质,更何况抽检本身也容易出现技术性失误,如果再把标志和说明不合格等“细节瑕疵”囊括在内,那么就会放大不合格的抽象性概念,从而对消费者形成误导,让舆论产生误判,给消费者带来困惑之时,也会损及关联企业和电商行业的形象。在公布抽检的结果之前,给予更为客观而合理的说明,让消费者对“不合格产品”有更为清楚的认识,既是一种监管责任,也是一种治理的智慧,否则难以形成正确引导的抽检结果。

 从各网购平台的回应和日常应对措施来看,企业责任的落实好坏,不能用某一次的抽样结果给予说明。抽检的意义在于,通过技术性手段来落实责任主体,形成消费警示并给予处罚,而不能以不区分指标,不考虑样本和社会影响的浅层定义。在企业已付出了大量打假努力,并与监管部门进行了有效沟通协调的情况下,带有“方式性误导”的抽检及结果,很可能损及行业形象,并挫伤网购平台的积极性。这无疑是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标签: 抽检;假货;合格;抽样结果;电商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