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中国航天,“放松感”源于自信心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余建斌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0月18日 07:37:04

更多

放松,不刻意,少了一些程式化,却又能放能收——这是航天员给人留下的新印象,也很像中国航天人队伍乃至中国航天事业带给世界的新印象。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度过一个热闹的不眠之夜后,爽朗的大漠清晨,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刻:长征火箭拔地而起,在响彻天际的巨响声中,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搭乘的神舟飞船准确送入太空轨道。

 观看完发射的人们欢欣鼓舞,为发射的精彩所震撼,流露着对自己国家实力的信心。发射指挥大厅内,人们脸上的表情很放松,指挥员的一个个口令声清脆、流畅,听不出一丝紧张。镜头回放到几小时前,两名航天员穿着航天服缓缓走过欢呼的人群,微笑挥手,随意、从容。面对着载人航天总指挥,“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他们的喊声铿锵有力。

 放松,不刻意,少了一些程式化,却又能放能收——这是航天员给人留下的新印象,也很像中国航天人队伍乃至中国航天事业带给世界的新印象。发射前,无论是和景海鹏、陈冬的个别交谈,还是看到他们在与中外媒体见面会上的表现,都给我们留下如此鲜明的印象。即便是第一次飞向太空的陈冬,也是抱着“享受失重”的心态,轻松对答。如果说,随着科技实力的提升,航天员由于在太空能够飞得更久、更加有自主性,那么在地面上,他们同样表现出了自信、自如。他们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更具亲和力的使者。

 放松源自信心,信心源自实力。中国航天的“放松感”源自于航天事业的蒸蒸日上。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的10天前,也就是10月8日,正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的标志性日子。1956年10月8日,由钱学森担任首任院长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60年后,中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正大踏步地迈向航天强国。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长征系列火箭的首飞,到即将迎来的长征五号大型火箭发射;从嫦娥一号卫星到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飞冲天,到景海鹏三次进入太空,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第二十五个年头,六次载人飞行把11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逗留太空的时间也从一天延长到三十天……钱学森当年在为学生们悉心讲授《星际航行概论》时,或许不会预料到中国航天会迎来这么快的超越。而对美国、俄罗斯等世界航天强国来说,他们眼中中国航天最厉害的还不是发射了多少颗卫星、去过多少次太空,而是拥有一支年轻的航天人队伍,能让中国的太空探索事业走得更远。

 比实力更强大的,是对梦想的坚持。景海鹏和陈冬在进入太空那一刻的挥手致意,看似轻松的同时,其实正在开始承受失重的困扰。在能够成为“神十一”航天员之前,他们光是为准备这一个任务就已经训练了4000个小时。景海鹏能够三次进入太空,那是因为50岁的他仍然和18年前的自己一样,有着同样的梦想、同样的坚持、同样的认真,就像他说,“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当好一名航天员”。

 是啊,无论你是谁,平凡或不平凡,当你抬头看到火箭撕破空气,呼啸着穿过苍穹,你会清晰地知道,梦想就是梦想,它总能让你充满力量和执着。而这,也可能就是航天人之所以坚持、甘于奉献的原因所在。


标签: 航天员;太空;景海鹏;中国航天事业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