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铁链拴老人是怎样的痛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东原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0月18日 10:00:58
当我们把皮球一脚踢给家人时,有没有想到我们城市的缺位?据媒体报道,在重庆沙坪坝,一位八旬老人脚上被拴了一条铁链。这也是我们想问的,一条铁链拴老人是怎样的痛?
重阳节刚刚过去,一则与老人有关的新闻,刺痛了很多人的眼睛。据媒体报道,在重庆沙坪坝,一位八旬老人脚上被拴了一条铁链。原因是老人从乡下进城,在城里生活不习惯,喜欢到处走动,而一出门就迷路。家人很无奈,给其脚上拴上了铁链。
看到这则新闻,很多人脑海里都生出“无奈”两字。正如其子女所说,“我们也是没办法”。现在家里人都到了城里,把老人送回老家一个人过,又不具可行性;而要请保姆的话,家里的条件又不允许;如果送敬老院,老人“还是要到处走,可能会更麻烦”。虽然谁都知道脚上拴铁链不是一个好办法,但似乎也想不到其他什么更有效的办法。
有必要指出,即便“没办法”,也不应该给老人脚上拴铁链。这里,只要老人子女真有一颗孝老心,也许没有完美的办法,但总能找到比现在更好的办法。只是,当我们把皮球一脚踢给家人时,有没有想到我们城市的缺位?反过来讲,如果我们的城市发挥作用的话,那就可能没有这样的痛。
众所周知,现在我们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了。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今年1月22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指出,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而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
按理说,既然进入老龄社会了,那我们的城市在规划与建设上,应该突出老年人这个核心。应该承认,现在很多城市围绕民生幸福,做得还是很不错的。当我们讲民生幸福时,并不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因为具体民生的情况不同,对于民生幸福的希望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希望城市能够创造更多条件,以供他们老有所乐。可目前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大多是针对年轻人而展开的,具体到老年人,倾向性还远远不够。
上面提及的这位重庆老人,在现实中有着很多。他们一辈子生活在乡下,后来随着子女进城了。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有的通过家庭努力能够解决,有的则是家庭努力所不能解决的,或者解决成本过大。而当群体需求出现时,则应该通过公共供给的形式解决。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老人所在的社区,为老年人的老有所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老人一下楼就有老年人运动和娱乐设施,而且能够碰到很多老年人沟通交流,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换而言之,进城老人的孤独与不适,能够就近解决,老年人还会与城市格格不入吗?具体到这位重庆老人,身体还算硬朗,又何必东奔西走,让家里人担心?
对于进城老人来说,他们一直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而现在城市则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从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肯定有着种种不适应。这也是我们希望的,城市能不能以社区和小区为单位,打造一个小范围的熟人社会?如果这个小圈子形成了,很多进城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现在很多城市都把重心放在年轻人身上,提出得年轻人者得未来,可老年人是年轻人的牵挂,如果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岂不是更容易打动年轻人?
这也是我们想问的,一条铁链拴老人是怎样的痛?这里,既有家庭的痛,也有城市的痛;既需要家庭付出努力,也需要城市作出转型。
标签: 老人;铁链;年轻人;熟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