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垃圾治理 永不止步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杜博 肖纯 潘如龙 张玉恒    责任编辑 金斌
2016年10月28日 04:39:53

更多

让垃圾治理真正提质扩面,让城乡环境更加美好,让“两美”浙江踏步而来。

  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 垃圾关民生,民生无小事。一直以来,我省垃圾治理的脚步从未停歇。垃圾分类、减少污染、回收资源、变废为宝,一整套垃圾治理产业链日臻完善,百姓垃圾分类意识逐步养成,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日渐成熟,整个社会迎来了一番新气象。而今,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我们更要拉高标杆,补齐垃圾分类不专不精的短板,补齐垃圾治理专业人才专业团队不足的短板,补齐区域垃圾治理能力和水平不均衡的短板,让垃圾治理真正提质扩面,让城乡环境更加美好,让“两美”浙江踏步而来。

  以精细分类绿动浙江

  垃圾分类这件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积少成多,能汇聚成支撑绿色发展、美丽发展的磅礴力量。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浙江,做好垃圾分类,对于建设“两美”浙江、提高发展质量、打造品质生活,都有着非凡意义。

  面对垃圾分类难题,浙江一直从各个层面探索突破。在浦江,农村垃圾分类同“清三河”“四边三化”“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联合推进,取得良好效果;在金华,初步形成投入少、成本低、简单易操作、垃圾不落地、源头治理垃圾河的“金华模式”;在桐庐,将垃圾分类后加工处理成肥料,进驻全省110多家超市,率先走出一条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产业化之路,实现了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对垃圾源头分类、可追溯减量处理再利用的龙游“贺田模式”更是名动全国……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什么仍要强调做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美丽浙江,需要高标致远,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一方面,作为“两山”重要思想发源地,浙江下了一着绿色发展的“先手棋”,在举足轻重的垃圾分类领域,也在努力打造先行区、标杆省;一方面,G20后的浙江迈上更高的发展舞台,主客观方面都必须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而现实是,还有很多先行国家和地区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些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出来的路径模式,从盆景到风景尚存在推广难题。

  垃圾分类已有一张时不我待的“时间表”。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中,要求2020年底前,重要城市实施垃圾强制分类。此外,《中国21世纪议程》也规定,沿海开放城市和旅游风景城市近期做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浙江更需主动作为。

  经济新常态需要我们发展绿色产业、壮大循环经济。垃圾只是错配的资源,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精细的垃圾分类能降低回收成本,有效回收利用垃圾中的重要资源,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符合浙江发展之势。

  提升“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含金量,不仅需要物质富裕,生活环境变好同样是“硬指标”。一个好的环境,既离不开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环境,也离不开环保、节约、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在城乡生产生活与垃圾分类处理之间找到精细平衡的共生之道,将助力生产的绿色化、生活的绿色化、发展的绿色化。

  坐拥绿水青山,垃圾不能“拖后腿”,需要合力守护。我们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机制,在全社会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为“两美”浙江打下坚实基础,不断提高城乡垃圾分类水平。

  即使绿染层林,我们呵护绿水青山的力度不能减;即使水清潭碧,我们合力治污的干劲不能松。因为迈向绿色中国、美丽中国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就孕育在每个人看似微小的努力之中。做好垃圾分类,正是我们新的实践场。

  当好垃圾分类第三方

  垃圾治理不仅是个人素质和城乡形象的体现,更事关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除了政府和个人,如果没有第三方企业的参与,垃圾分类容易流于形式。垃圾分类第三方的主要职责是以个人或公司为单位进行有偿回收,组织二次分拣,再将分拣出来的高值资源卖给再利用企业。

  如果政府事必躬亲,难免按下葫芦浮起瓢。按企业化运作方式提供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则能保障政府督导人力的持久性。同时,第三方的引入,也解决了分类控制的资本化难题,有利于完善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在我国,不少第三方企业在市场上艰难求存亟须破题。当务之急是探索政府、公众和第三方企业良性互动的保障机制。针对存在的种种问题,要主动找出短板、对症下药。目前垃圾分类试点规模不够大,试行的居民不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没有完善的补贴措施。此外,再生资源市场持续低迷也制约着企业发展。

  第三方企业要积极开拓获得收益的途径:一是通过回收、利用垃圾获得收益;二是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三是政府开展垃圾减量评估后,将垃圾处置费用按一定比例返还给企业。政府补贴固然可以给企业带来动力,但再生资源市场的繁荣程度才是垃圾分类企业生存的根本。目前国内垃圾分类企业主要承担收集与粗分功能,如果打通分拣、大宗回收、商家互惠互利的合作链条,实现资源深加工,则可以大大提高垃圾分类回收的净利润,为企业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还可围绕垃圾治理业务构建平台,跨界合作,让利润点全面开花。比如借鉴德国模式,与快递、广告、电信等展开合作,在回收站点增设快件收寄、广告、手机充费,拓宽业务范围。一言以蔽之,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共同把垃圾分类的蛋糕做大,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

  此外,垃圾分类还需从源头治理。倡议相关企业严格秉持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原则,在生产中采用易回收、易处理的包装材料,力求流通企业不采购、不销售过度包装的商品。制定抵制销售过度包装商品措施,完善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的管理制度,配合商品生产企业建立废旧包装回收设施,为人们提供绿色节约的包装产品。

  其实,垃圾分类不仅是垃圾分类相关企业的事,更应是所有企业应尽的职责。在日本,中等以上的企业都会独立设置一个环境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方针和规章,履行环境管理职能。其他每个部或课都另设一名推进环境员,负责传达环境部门的方针、指示,监督部门人员的垃圾分类。

  企业要紧紧抓住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生产中主动贯彻落实绿色低碳理念。充分发挥“产学研”优势,积极更新设备与技术,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参与,相信循环经济、生态文明与“两美”浙江的蓝图都将进一步照进现实。

  下大决心抓垃圾治理

  日前,《钱江晚报》报道,杭州一小区垃圾成山、臭气熏天,居民找社区、物业反映未果后,向12345市长热线公开求助。

  垃圾处理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垃圾分类更是难上加难,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细化垃圾回收、分类办法。我省早在多年前就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杭州则在2000年就被列入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但分类工作需进一步细化。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跟分类工作的简单粗放、不易辨识有关。要精细区分可燃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多种类别,印制相对应的各种颜色、多种容量的垃圾袋,按照小区、户别在袋上印上编码以供溯源和监督;规定各种垃圾的投放时间,可一天一次、一周一次或更长时间。印制简单明了的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发给每户家庭,同时加大宣传和指导力度。

  完善垃圾回收的立法工作。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对垃圾分类处理问题有宏观的要求,但缺少具体的规定。要完善立法,对违规违法处理垃圾进行经济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日本就有《废弃物处理法》《家电回收法》等多部垃圾分类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在马路边乱扔垃圾会被处以10万日元罚款,在垃圾收集区乱扔垃圾,甚至会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10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加强垃圾回收的监管工作。应制定详细的垃圾回收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可以尝试以街道乡镇为管理半径,社区为管理单元,依托小区物业进行严格管理,根据垃圾袋的编码落实居民责任。目前,小区的垃圾投放基本上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人们健康生活的需要。本文开头提到的某小区垃圾成山的问题,社区和街道应当承担起管理责任。

  加大垃圾回收先进做法的推广力度。事实上,全国各地包括浙江的一些地方都在垃圾处理上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比如,杭州尝试推行“互联网+”,使用“清洁直分”APP,让“垃圾快递员”走入寻常百姓家,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今年10月17日,金华金东区出台了全国首个垃圾分类地方标准,为全国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龙游县垃圾分类的“贺田模式”,效果也相当明显:源头分类、减量处理,把垃圾袋编号分类,给垃圾贴上“身份证”;定时定点投放,给垃圾制定“行程表”;定期督促检查,为农户排出“清洁榜”。良好的示范效应,让龙游全县实施“百村学贺田”工程。这样行之有效的模式也可以广而推之。

  垃圾分类处理是个系统工程,在加大回收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利用、分类处置工作,真正做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同时,通过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使垃圾真正变废为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前不久,世界银行特邀浙江省作为世行贷款项目中国农村治水的典型示范,做了专题报告,浙江的“五水共治”工作得到世界银行的点赞。垃圾处理同“五水共治”一样,意义重大。我们要像抓“五水共治”一样,用火一般的热情、铁一般的决心,从上到下、万众一心抓好垃圾分类处理,建设好我们的美丽家园。

  看瑞士怎么处理垃圾

  垃圾分类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发力,但个人层面的意识与行为同样必不可少。近年来走出国门看世界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一定会惊讶于日本、瑞士等国家的垃圾分类与处理。因为这实在是对人的思想和理念冲击最大的当地文化特质之一。

  垃圾看似生活中的小事,但垃圾处理却是民生大事。看似个人抛弃无用的东西,实际上这一抛一弃却纠缠着文化、民族、技术、社会治理等超越于个人的东西。起于个人的东西,还应该回到个人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笔者以在瑞士长期生活的亲身经历为例,一天下来,会有一些东西需要收拾。鸡蛋壳、香蕉皮、黄瓜尾巴等所有厨房出来的有机废料,都可以用碗盛着扔到楼道门外的绿筒里面。当然,如果嫌麻烦,也可以在超市买可以降解的特别袋子,最后连袋子一起扔进筒里。

  一周下来,会有各种玻璃瓶、塑料瓶、铁罐子。在每个生活小区,有一个集中的回收点。玻璃瓶得冲洗了扔到绿、白、灰不同颜色的大筒当中。铁的扔在矮柜子里。拎瓶子的纸袋放在旁边一个专门的柜子里。可回收的塑料瓶,扔到超市中的专门回收柜。在那儿也可以扔电池、旧灯泡等等。

  一个月下来,可能会有许多废纸,包括纸板和普通纸。每隔两个星期左右,有一次机会扔纸垃圾,两个种类交替。扔之前,所有人都会把它尽量叠放平整,尤其是普通的纸,会用专门的绳子将之捆成非常整齐的豆腐块,然后整整齐齐地摆在楼道门口的路边。绑绳上面还会留出提手,以备工人开大车来收取时能够一提迅速清走。要是担心记不住日子,可以到政府网站上订制短信提醒,扔纸板或纸的头一天,系统会发短信告诉你。

  一年下来,可能有各种旧衣服、旧鞋子。如果只是旧了,但还能穿,每年会有两次机会捐出去,信箱中会提前收到专门的塑料袋子,人们只需把衣物洗干净放进袋子并捆好,在规定日期前放到门口,等专门的人收走,作进一步处理和捐赠。

  不想要了的但还能用的电器、家具和各种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有些人会清理干净、摆放整齐,贴了“赠送”或“免费”的纸条,放在路边,请需要的人带走。但坏了的电器或者各种不好拆分不大不小的废物,要等专门的日子,有卡车来固定的回收点接收,这些回收点都在有公共交通联结的地方,人们可以乘车去扔。

  所有其他的塑料袋、脏了的包装纸,以及小件的不能归到以上任何分类中的东西,要扔到一种叫“苏黎世袋子”的专用垃圾袋中,然后扔到小区专门接收这种袋子的大桶当中。这种“苏黎世袋子”是要自己买的,而且比较贵,中号35升大小的要1.7瑞士法郎一个。这种袋子的定价其实是政府调整垃圾处理费用收支平衡的工具。

  也许有人认为这太麻烦、太复杂了,有人不遵守怎么办?首先,这个人人认真遵守的氛围会促使你去这么做;其次,有专门的垃圾警察会检查,然后惩罚不守规矩的人,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也从没发现周围邻居有夸张的违规行为。

  最后说说垃圾填埋的瑞士经验。瑞士将所有从焚烧厂收回来的带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粉尘与水泥混合起来,做成一个个水泥立方体,然后在地下挖一个很深的坑,做好地下的防水,与周边的土壤水源隔绝,然后把这些立方体埋下去,永久的埋在那里。若干年后,原来这里采出的土一部分已经被水泥厂用作了原料,上层的部分会按原来的样子堆回到这个隐藏的秘密上面,草会再生出来,树会再长起来。周围居民很快就会像忘掉土地的一声叹息一般,忘掉这个所在。

标签: 垃圾治理;垃圾分类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