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治理“炒信”要有刮骨魄力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吕晓勋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0月28日 07:33:01

更多

在商业信用能带来巨大经济价值的时代,把信用工具化绝对是一种严重的短视行为。拿出刮骨疗伤的魄力,治理这个痼疾,才是正途。我们要维护的,不只是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只是行业生态,更是整个社会的诚信。

  通过商家的信用等级给消费者指路,是网络购物的一个重要制度设计。然而,当下各种以不正当方式炒作信用的行为,正在消减它的价值。为了遏制这股不良风气,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委日前邀请8家互联网公司,共同签署《反“炒信”信息共享协议书》。这也意味着,政府将牵头组建反“炒信”行动联盟,各互联网企业派出代表,通过共享反“炒信”信息,打击网络“炒信”行为。在第八个“双11”来临之际,这封“战书”引人关注。

  如此严阵以待,也是因为“炒信”正在走向职业化、专业化,而不再是简单的找亲戚朋友刷单。不仅内部分工明确,还有独立的行规、准则,“炒信”的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也许有人还记得,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众多网络刷单的黑幕,多个电商平台成为刷单重灾区。由于生意火爆,不少刷单群换了个“马甲”,照样“风生水起”。这不仅误导消费者,也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对行业的整体信誉损害极大。

  “炒信”的兴起,与电商行业自身特点有关。互联网时代的平台信用,本身有巨大的价值。但“炒信”得以延续并发展到愈演愈烈的趋势,主要还是因为治理不够坚决有力,助长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风气。据报道,某电商平台曾打掉过数千人的刷单团队,但因为相关法规的缺失,除了行政处罚和网络平台的自律措施,很难追究刷单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其他法律责任。有刷单者表示:“查到了不会死,不刷只能等死”。部分商家对同行“开外挂”也很无奈,映衬出当前治理遭遇的尴尬。

  遏制“炒信”行为,首先要加大处罚力度,提升违法成本,防止它变成一种难以剔除的商业潜规则。此次由政府和企业共同组织行动联盟,建立“黑名单”制度,把违规信息发布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对“炒信”主体进行查封或删除社交媒体账号,辞退并通报建议同业机构不予录用,这些联合惩戒的措施具体可行,无疑将对“炒信”者形成威慑力。

  信用价值该怎么开发,不光是技术问题,也是需要主管部门、电商平台、商家共同回答的战略问题。信用不只是商家的招牌、商业的润滑剂,更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在商业信用能带来巨大经济价值的时代,商业信用值得“被很好地理解和管理”,将其工具化绝对是一种严重的短视行为。一个企业的信用越高,可以提供的产品、服务范围就越大,这在跨界竞争中是一个莫大的优势。而使用欺诈手段炒作得来的“虚假信用”,一旦暴露,只会失去人心,毁掉口碑,甚至危及整个商业信用体系。拿出刮骨疗伤的魄力,治理这个痼疾,才是正途。

  守护信用文化,也是尊重一个社会基本的人际规则和价值观。从这个层面讲,打击“炒信”行为,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们要维护的,不只是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只是行业生态,更是整个社会的诚信。

标签: 电商;商家;信用;商业信用;不良风气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