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垃圾分类还要等多少个16年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乔杉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1月07日 15:45:12

更多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处理水平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现。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将设置垃圾“分类、分质、分时”收运试点,促进居民源头分类,同时将探索设置垃圾“不分类、不收集”惩戒试点。媒体在采访中发现,不知道如何分类,成为困扰诸多小区居民的难题。

  当我们说居民不知道如何分类时,不能忽视一个大背景,那就是北京与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已经16年了。如果垃圾分类只是一个新事物,是刚刚推进的一个试点,小区居民不知道如何分类,倒也情有可原,可是16年过去了,一些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还停留在起点,这难道不是一个大问题吗?

  应该说,16年推广垃圾分类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如在北京街头,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已经比较齐备,随处可见标有垃圾分类标志的垃圾桶,只是有的时候显得有而无用。不仅仅是北京,也不仅仅是北京、上海、南京等8个试点城市,在很多城市的街头都可以随处看到标有垃圾分类标志的垃圾桶,但很多时候都就在于形同虚设,既有人不会用,也有人不想用。一个个标有垃圾分类标志的垃圾桶,就像一面面镜子,告诉人们什么叫干了很多年还是“涛声依旧”,工作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现在提到垃圾分类,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但问起垃圾分类的具体内容,却没有几个人说得出来。其对应的一点,就是垃圾分类有一定的专业性。对于很多人来说,哪怕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可对于什么是“可回收物”,什么是“不可回收物”,很难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加大宣传,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在现实中,人们看到的只是作为整体的垃圾分类口号,但对于“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具体分类,却很少看到灵活生动、深入人心的宣传。

  更重要的是,有关方面也没有把垃圾分类当成一回事。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可能还没有做到垃圾分类,可即便一个人“与国际接轨”做到了垃圾分类,也会发现自己做的是无用功。其对应的,就是在垃圾的清运与处理中,根本就没有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分门别类。在现实中看到,大多数垃圾在处理时,还是笼统地打包在一块,而处理手段基本上都是运到填埋场。

  从这里可以看到,不要说普通市民,就连有关方面也没有做好准备。在心理认识上,有关方面根本没有把垃圾分类当成一回事,只是嘴上说说、文件上提提罢了,即便几家试点的城市,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其指向的就是,还缺乏对垃圾分类的应有重视,对于有关方面来说,还存在以说代干、只说不干的一面。之所以在大街上配备标有垃圾分类标志的垃圾桶,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处理水平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现。从现实出发,固有的垃圾处理手段,也不足以应付不断增加的垃圾,这也意味着垃圾分类势在必行。现在,北京有关方面提出设置垃圾“分类、分质、分时”收运试点,这是人们希望看到的,也符合人们对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定位。我们应当记取16年了不少人还不知道如何分类的教训,在下一个16年里改革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使用。

  提到垃圾分类的概念,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有人不知道的是,垃圾分类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像一种植入的习惯,根深蒂固地驻留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面。试问,中国要真正实现垃圾分类,还需要多少个16年?这是一个无比沉重的问题,需要所有人都给出自己的答案。

标签: 垃圾分类;垃圾;垃圾桶;试点;试点城市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