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大学学霸班过早限制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钟的    责任编辑 金晨
2016年11月09日 08:28:07

更多

大学新生的志向还不确定,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有科研兴趣和能力,而成绩一般的人也许恰恰更有科研潜力。只有为所有学生创造开放的机会,大学教育才能保持生机,学生的竞争也才是公平和富有活力的。

  大学新生的志向还不确定,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有科研兴趣和能力,而成绩一般的人也许恰恰更有科研潜力。

  201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日前正式截止。对已获得高校推荐免试资格的本科毕业生来说,他们不需要参加接下来的考试。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菁英班”全班30名学生便是如此,该班有6人被保送清华、北大,9人保送中科院。“菁英班”学生从全学院大一新生中选拔产生,目的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每个学生都有两位导师分别负责日常指导和专业科研。

  郑州大学的“菁英班”依稀让人联想到,一些中小学为成绩突出的学生开设“创新班”“竞赛班”。尽管教育管理部门反对中小学分快慢班,但是多年以来屡禁不绝。难怪“菁英班”出现后,外界质疑学校只是把一群好学生聚在一起,违背了国家所倡导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宗旨。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书记王志武解释称,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必然要有一部分人脱颖而出,遥遥领先,起到示范作用。

  “菁英班”并非郑州大学首创,早先就有清华大学的“姚期智班”、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班”、浙江大学的“丘成桐班”,等等。不同的是,国内一流名校保研名额较多,普通学生都很容易保研,优秀毕业生普遍前往世界一流大学深造。而郑州大学“菁英班”学生的主流目标是到国内一流名校攻读研究生,所以引发了争议。

  高等教育毕竟有别于中小学教育,从高考开始就带有强烈的选拔和淘汰指向。为有专长的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大学的自主权利。因此,教育管理部门没有过多干涉高校组建“学霸班”的做法。但是,“学霸班”未必就是合理的。

  大学有责任为所有学生提供充分和公平的教育资源。一些学校从功利角度出发,对新生进行二次选拔,组建“学霸班”,实质上是重新分配教育资源,让“好学生”享受更多资源。优质资源只能满足部分学生,一方面与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理念有关,另一方面也暴露了高等教育资源总体上仍然存在供需矛盾。

  批评现有教育资源分配方式,不是说高校不能以较高标准培养部分学生,也不是说高等教育资源分配要搞平均主义。让优秀学生获得更好的机会,比如较早地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首先要秉持开放态度。在新生入学初就搞选拔,控制“学霸班”名额,明显有悖于开放。大学新生的志向还不确定,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有科研兴趣和能力,而成绩一般的人也许恰恰更有科研潜力。

  大学完全可以在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科研项目要求上提供不同方案,让学生自主选择,多作尝试,以后期淘汰的方式自然地分流学生。同样一门专业课程,可以设置不同的难度,可以区分英语教学和汉语教学,只要学生能通过期末考试即可。同样,如果大学科研项目、实验室要吸纳本科生,也不妨采取开放态度,由科研项目的主持教师决定设置怎样的标准、吸纳怎样的学生。

  大学的意义在于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可能。大学设置“学霸班”的做法,就是从学习资源上限制了人的可能性。这不是什么高明的做法,更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只有为所有学生创造开放的机会,大学教育才能保持生机,学生的竞争也才是公平和富有活力的。(王钟的)

标签: 学生;菁英;学霸;科研;高等教育资源;教育管理部门;选拔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