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高校推出退学机制不能总是瞻前顾后

来源:红网
作者:磊磊    责任编辑 陈斌
2016年11月13日 10:33:55

更多

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国内尚且很难接受劝退机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机制就没有推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反之,我们需要转变固守不能退学的观念,抓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因子。如果我们总是瞻前顾后,甚至还一味推出类似清考这种学生眼中的“救命稻草”的举措,恐怕在降格助其侥幸过关的同时,也已丢失高校的底线,实际上无益于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的社会人才。

  2014年,南京林业大学出台《本科学生学业警示及帮扶办法(试行)》,依学业未完成情节轻重对学生作出黄色、橙色、红色学业警示,被红色警示的作退学处理。2014年下半学年红色警示18人,2015年上半学年13人,2015年下半学年18人。一年半时间里,南林大劝退了49名学生。(11月11日《人民日报》)

  长期以来,高校劝退学生的规定或做法,向来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支持者与反对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这边厢,大学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地方,退学机制不但治不了学生厌学的本,反倒可能限制他们培养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能力。那边厢,考上大学并不等于进了“保险箱”,学校有权利依据法规设置相关规范,警示甚至请出那些“打酱油”的学生,进而优化高等教育质量。正是基于这两种态度的博弈,南京林业大学在一年半时间里劝退49名学生,难免引来社会热议。

  无可否认,历经十余年的寒窗苦读,考进理想的大学实属不易,如因学业问题而被劝退,确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实。不但自己的大学梦至此破碎,家人更会因此痛心疾首。王军三年时间里有近20门课程不及格,很少上自习课,只是痴迷于游戏,连挂科似乎都感觉与己无关。其间,有家长声泪俱下的恳求,学校也不是没有给予机会,然而再次延长试读后王军也仅得7.5个学分,最后被终止试读而退学。

  现实中,类似王军这样痴迷游戏、考试挂科的情况并不少见,可以说几乎每所高校都有存在。大学,并不是传说中放松的天堂。玩游戏、做兼职、谈恋爱等等“副业”,反倒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全部内容。这是高等教育的本末倒置,也是对自己的未来、对家庭的付出、对教育的投入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学生挂科或是厌学,我们并不排除某些教学质量的问题。的确,现在的某些高校,存在课堂教学没有吸引力,对学生监管过于松散,为完成教学指标考试走形式等弊病。也的确存在一部分学生,具有文学天赋、经济头脑或是特殊才能。但这些都不能构成学生逃课、挂科、旷考的主要因素。作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如将高校当做是混张文凭的驿站,这种思想是极其可怕的。

  我们需要客观地认识到,大学从来都不是“保险箱”,这里永远是学生致力于学业的“象牙塔”。在这个竞争残酷的时代,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底线,也是社会对高校的殷切期盼。躺倒不干的学生就应当被淘汰,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外大学都有设立退学机制。综合考量的“严出”制度,无论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学生回归学习本位,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然,学校不能只是简单粗暴地制定劝退制度,也要充分考虑到制度的刚性与温情。实行学业警示,劝退学生不是目的,是希望通过信号暗示把有希望的学生拉回“正途”。

  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国内尚且很难接受劝退机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机制就没有推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反之,我们需要转变固守不能退学的观念,抓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因子。如果我们总是瞻前顾后,甚至还一味推出类似清考这种学生眼中的“救命稻草”的举措,恐怕在降格助其侥幸过关的同时,也已丢失高校的底线,实际上无益于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的社会人才。

标签: 高校;退学机制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