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大学生逃过课,让谁尴尬?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责任编辑
金晨
2016年12月03日 09:00:28
超八成大学生逃过课,让谁尴尬?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正在读大学或大学已毕业受访者的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在大学期间有过逃课经历,50.8%的受访者有过找别人替课的经历。(12月2日《中国青年报》)
近期,某高校逃课、替课“产业链”曝光,引发公众对大学校园内逃课、替课现象的关注。中青报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超八成大学生大学期间有过逃课经历,超过一半的学生找人替过课,这说明大学生逃课、替课在大学校园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大学生逃课、替课行为发生的课程大多是评分宽松的、与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无关的或者是难度较低的课程,或者是那些难度大、较枯燥的课程。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学生逃课、替课是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的,评分严格以及与专业技能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学生一般不会选择逃课、替课;教师在课堂上管教不管导的课程,最后凭印象给高分、从不“为难”学生的课程,学生往往会选择逃课、替课。可见,大学所开的几十门课程,哪门重要,哪门不重要,大学生心里是有一杆秤的,他们总是寻找课程教学和管理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寻求“突破”,不用说,那些公共课程一定是逃课、替课最多的课程。
逃课、替课在高校司空见惯,难道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对此一点也不知情?若说高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逃课、替课已经形成“产业链”一点不知情,恐怕三岁小孩也不会相信。因为许多高校的领导和教师本身也在教学一线担任教学任务,他们对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程、不喜欢什么样的课程肯定心知肚明,但是要扭转超八成大学生逃过课、超五成学生找人替过课现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比登天还难。
毕竟高校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与中小学完全两样。中小学教师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教师课上得好不好,学生喜欢不喜欢听,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直接影响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优和职称晋级,所以向45分钟要质量,就是中小学教师的课堂追求目标。可是高校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却与课堂教学没多大关系。
一般而言,高校在教师评奖评优和职称晋级时,在课堂教学这一块,只要求教师承担某些课程部分或全部章节的讲授工作,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更看重的是教师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参与撰写正式出版的著作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或规划教材、省部级三等以上科技奖与社会科学成果等,对论文发表的刊物档次及篇数,都有量化考核的标准。
说白了,是高校现行的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导致领导眼睛只盯着教师的论文论著,而不关心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也不会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研究教材、钻研教法,尤其是那些公共科老师,因为在各大院系奔波上课,他们对听课的学生并不熟悉,该来的来了没有,是不是有人替课,都不得而知。
超八成大学生逃过课,超半数的学生找人替过课,尴尬的不仅是学生本身,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同样也很尴尬。从学生角度说,有课不上或者找人替课,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学生逃课、替课,无形中也在打高校领导和教师的脸。
中青报的调查中有两个数据引人思考,“66.5%受访者建议学校加强制度约束,62.2%受访者期待教师提升课程吸引力”,这也无疑击中了高校学生常规管理和教师教学管理这两大软肋,说明大学生其实也不想无故逃课、替课,他们何尝不希望学校从严管理、狠抓教学,毕竟逃课、替课,学不到知识,损失最大的是还是大学生自己。
文/维扬书生
标签: 逃课;学生;高校;大学生;受访者;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