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重塑医患和谐的“医疗大同”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马青连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2月09日 08:00:43

更多

对医患关系进行引导和梳理,需要建立一套结构完备、指向明确、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卫生法体系,帮助医生和患者排除影响合作的因素,共同为治疗扫清体制机制性障碍。

  《礼记》中描绘过这样一个大同社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其实,这何尝不是对医疗卫生领域理想的描摹?医者常怀父母心,患者能信任医生,方有“医疗大同”。

  但在现实中,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往往造成激烈的矛盾。不久前,山西一位女医生遭患者家属持刀袭击,原因竟是行凶者认为,医生未按照百度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信任破裂的副作用很大。有调查显示,广东省七成以上医生不愿意子女从医,而全国儿科医生20万缺口,正是因为儿科工作“累、穷、险”。医生越来越少、排队时间越来越长、家属脾气越来越大、医生压力越来越大、辞职人数越来越多,医患关系就此陷入恶性循环。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共建共享要求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同样,医患关系的重塑需要供给方担负起责任,也对需求方的主动配合提出了明确要求。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在医学界广为流传,“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不是万能的,医生是充满“遗憾”的职业,医疗越来越发达,但未知仍不少。遗憾的是,这没能上升为共识。不少人错误地认为,治愈疾病是理所应当的,治不好就一定是事故。因此,重塑和谐医患关系的第一步,就是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普及医疗卫生常识。同时,法制教育也不能缺位。不少患者把“医闹”视作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无知无畏,却不知“医闹”中的极端情形已经入刑了。

  矛刺盾挡,方成矛盾。医患关系有些走样,一些医生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医生的职责当然是尽量治愈,但也需要对患者提供帮助、给予安慰。不知何时起,“流水线”门诊多了,帮助、安慰少了。人文关怀是医术之外的医道。只有不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医生的共情心,能看“病”更能医“人”,能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才能赢得患者的理解。

  医患矛盾的冰释,也需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力推进。医生回归治病救人的本位,离不开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改革。医生知识劳动价值提高了、阳光收入增加了、医生的腰杆会更直。与此同时,降低药品与耗材价格、优化医保支付制度、推进有效成本管理,才能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化医改,创造出一个患者满意、医生舒心的医疗环境,和谐医患关系才有制度性的保障。

  而要减少门诊前的纠纷,更不能少了“法治门诊”。医疗虽然是一种个体差异巨大的领域,但通过立法相对清晰地界定各方权利与义务,以制度性、强制性和保障性的法律保护各方利益不受侵害,无疑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医疗卫生秩序。对医患关系进行引导和梳理,需要建立一套结构完备、指向明确、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卫生法体系,帮助医生和患者排除影响合作的因素,共同为治疗扫清体制机制性障碍。

  (作者为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安徽医科大学副教授)

标签: 医生;医患关系;和谐医患关系;门诊;医疗卫生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