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百村故事⑩丨千秋巨笔陈望道 首译《共产党宣言》——义乌分水塘村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彭庭松 责任编辑
张韬
2017年03月17日 07:30:20
义乌分水塘村的陈望道故居
分水塘村隶属于义乌市夏演乡,位于市区西北部大峰山麓,与浦江县毗邻。全村约1190人,已有600多年历史,这里是陈望道的故乡。
陈望道(1891—1977),是现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曾长期担任复旦大学校长。
陈望道
1919年底,陈望道带着原版的《共产党宣言》,回到故乡分水塘村过春节,他在这里将完成《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译本。
这次翻译任务,是应上海《星期评论》社约请的,刊物在挑选翻译人选时,几经斟酌,最后为什么选中陈望道呢?据陈望道儿子陈振新的回忆,“要完成这本小册子的翻译,起码得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入的了解;二是至少得精通德、英、日三国语言中的一门;三是有较高的语言文学素养。陈望道在日本留学期间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日语、汉语的功底又很深厚,所以邵力子推荐他来完成这一翻译工作。”
为了避开人来人往,陈望道躲进了老屋的一间僻静的柴房,他要在这里专心致志地工作,几乎脚不出柴房,就连一日三餐饭菜都由母亲送来。
陈望道在老家柴房秘密翻译《共产党宣言》
母亲看他如此辛苦,就想给他弄点好吃的。母亲设法弄到一些糯米,包了几个粽子,把粽子送到柴屋时,不忘带上一碟红糖。母亲在屋外问他:“口味如何,是否还需要加些红糖?”他连连回答说:“够甜了,够甜了。”一会儿母亲进来收拾碗碟时,只见他满嘴都是墨汁。原来他只顾全神贯注地埋头翻译,竟全然不知是沾了墨汁在吃粽子呢!
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参考翻译资料很匮乏,他通过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了一本英译版的《共产党宣言》。通过比较,他决定以英译本为底本,日译本为参考,进行翻译。经过通宵达旦地工作,1920年4月下旬,全书中文翻译稿终于完成。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出版。作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员宣言》的出版,立即受到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都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而走上了共产主义革命道路的。
陈望道被誉为“传播《共产党宣言》的千秋巨笔”。他当年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柴房虽然早已失火被毁。为了纪念这位《共产党宣言》的中文首译者,义乌市将分水塘陈望道故居列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建筑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标签: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分水塘村;粽子;母亲;红糖;墨汁;陈望道故居;译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