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学习之路丨发展先进文化的浙江经验

来源:浙江省委党校
作者:陈立旭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7年06月05日 09:16:00

更多

我省推动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及其丰硕成果,为坚守文化自信、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浙江经验、浙江智慧、浙江元素。

108.jpg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立足浙江实际,肩负起发展先进文化先行探索、先行实践的重大责任,把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浙江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历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抓落实,着力推动浙江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这些年来,省委顺应浙江发展新特点、人民文化生活新期待,以更大力度谋划和布局文化发展。我省推动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及其丰硕成果,为坚守文化自信、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浙江经验、浙江智慧、浙江元素。

  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一张蓝图绘到底

  习近平同志对“浙江现象”以及浙江如何破解“成长中的烦恼”、推动新一轮发展的深入思考,引发了他对于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的文化力量、精神力量的更深层思考。他认为,对文化力量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对推进文化建设的工作力度,是关系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能否“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重大课题。

  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把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他立足浙江、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对先进文化发展道路先行探索和实践的高度自觉。2005年7月省委通过的《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系统阐述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把“八八战略”中“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系统化和具体化,成为指导浙江未来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指南。

  大战略管全局管长远。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十多年来,历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不懈抓落实,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都是先进文化发展道路在浙江的具体实践。2008年6月推出《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在新的时代起点上,对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出了新的布局。2011年11月,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通过《关于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对加快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做出了新的谋划和部署。

  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是省委对“八八战略”中加快建设文化大省顶层设计的进一步具体对接和发展,是又一次围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对浙江文化改革发展制定具体清晰的路线图。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坚守文化自信,按照习近平同志对浙江“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总要求,把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作为续写“八八战略”大篇章的重要内容,从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新目标出发,不断开拓文化发展新境界,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探索和实践

  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到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历届省委一任接着一任干,不动摇、不停步、不懈怠、不折腾,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一贯到底,坚持用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省人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精神素质不断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人心。省委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人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不断强化。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深入实施核心价值观普及、优秀文化传承、文化礼堂推进、最美风尚培育、网络空间清朗、诚信建设推进等“六大行动”,推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引导干部群众弘扬“红船精神”,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至2016年底,全省已经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527家,成为宣传展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红色殿堂。

  公民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坚持立德树人,彰显社会主流价值。积极推动“最美浙江人”由盆景变风景、风景变风尚。深入开展“诚信”“友善”“勤俭”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组织“邻里守望”“万朵鲜花送雷锋”等活动,深入实施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用水“四项行动”,深入开展“寻找不文明陋习”活动,引导全社会营造文明新风,着力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党员干部“当战士不当绅士”精神不断强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员干部强武装、辨是非、增定力,守阵地、敢担当、尽好责,严纪律、优作风、守规矩,自觉当战士、不当“绅士”意识不断强化,不断以战士精神激励自己,以战士标准要求自己,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宣传不动摇;以高度的清醒和自觉,主动为新媒体发展创造空间,在加快推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中不断提升主流舆论引导能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省委坚持把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谋划和布局,我省文化惠民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完善。浙江音乐学院建成投用,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中国丝绸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浙江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02个,文化馆102个,文化站1364个,博物馆275个,隶属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63个。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1531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9.6%和99.7%。公开发行报纸68种,出版期刊226种。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基本实现全覆盖。

  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不断丰富。全省各地积极面向基层,从整合文化资源、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网络等入手,努力建设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的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效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改善了文化民生。

  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结构日益优化。文体场馆实行企业化运作、转企改制、委托管理等改革不断深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机制加快形成,我省公共文化服务效率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日益提升。省委不断顺应浙江发展新趋势,对发展文化产业作出了新的布局和部署,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规模日益扩大、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

  文化产业要素支撑不断增强。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持续深入,浙数文化、长城影视、思美传媒、海伦钢琴等一批文化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设立了东方星空、杭州文投等一批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台州等市设立了一批文创银行;培养了一批懂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多层次文化产业要素市场逐步形成。

  文化产业迅速增长、规模持续扩大。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我省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4位。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056.09亿元增加到2490亿元,年均增长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0年的3.88%提高到5.81%。

  文化产业特色优势、集聚发展态势加快形成。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演艺和文化产品制造等领域优势凸显,我省电视剧、动画片、电影产量分别居全国第1、第2和第3位。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宋城演艺、华策影视等3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全省拥有影视制作机构500多家,拥有各类文化法人单位近10万家,从事文化产业的个体工商户超10万家。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快速形成,全省已经建成各类文化产业园区150多个,形成影视动漫、文化创意、工艺美术品生产、文化产品制造等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示范和带动效应不断扩大。文化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日趋深入,杭州、宁波、横店获批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我省文化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逐步转变,文化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文化法治水平逐步有效提升,为文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宏观管理体制日益完善。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不断加快,党委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简政放权、文化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推进,行政许可审批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主流媒体管理和运行体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和管理体制等日益健全。

  微观层面改革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用人、分配、社会保障等内部体制不断完善,机构活力、服务水平日益提高。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逐步深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制播分离、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两分开等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日益深入,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

  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经验与启示

  我省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生动实践,为坚守文化自信、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推动文化建设过程中,省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弘扬文化、创造文化、享受文化,加快推动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浙江的实践表明,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把人民作为文化建设得失成败的最终评判者;必须充分发挥以文化人、育人情操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坚守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前提。在推动文化建设过程中,省委始终坚守文化自信,带领干部群众顺应时代大潮,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出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让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源头活水畅流于当代浙江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为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浙江智慧和力量。浙江的实践表明,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总是伴随着人们文化自觉、自信的强化;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只有坚守文化自信,才能着眼于时代发展的需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加快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坚守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文化发展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魂。在推动文化建设过程中,省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具体生动体现的浙江精神这个魂,将它贯穿于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全过程,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浙江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熏陶、凝聚和感召作用,必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文化发展必须抓住文化体制改革这一关键环节。纵观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历程,省委文化建设任务的提出和实施,总是与文化体制改革任务的提出和实施相伴随的。我省之所以在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方面取得了“先行一步”的成就的重要原因,就是紧紧抓住了“文化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环节。浙江实践表明,文化体制改革的每一步新进展,都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体制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遵循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必须把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关键和重点。

  【作者为浙江省委党校教育长、教授】

标签: 文化建设;浙江;文化强省;文化产业;社会主义核心;公共文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发展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706/W0201706053116600944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