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理微观点20170705|热词透析深改组会议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飞来峰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7年07月05日 11:56:13
对今后更好在香港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四个始终”的指导意见,即: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面准确理解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对今后更好在香港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四个始终”的指导意见,即: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些重要指导意见反映了中央政府对“一国两制”实践的规律性认识,集中体现了中央的治港方略,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才能确保“一国两制”实践的正确方向。 在具体实践中,必须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正确处理特别行政区和中央的关系。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与此同时,在“一国”的基础之上,“两制”的关系应该也完全可以做到和谐相处、相互促进。
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是依法治国和维护香港法治的应有之义。从实际情况看,需要全面落实基本法的规定,完成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需要不折不扣地遵守基本法的规定,而不能选择性地适用和执行;需要自觉维护基本法的权威,共同抵制违反基本法的言行;需要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宪法和基本法意识,加强对基本法的宣传教育。
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之道。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加强对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谋划,更好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弘扬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灵活应变的香港精神,特别是积极参与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和“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从而开辟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香港居民的共同福祉所在。民心思定、民心思安,是当前香港社会的主流。应当发扬理性、包容的优良传统,和衷共济,实现爱国爱港旗帜下的最广泛团结,形成建设美好家园的和谐氛围。
——摘自人民网2017年7月5日
分享经济,新模式呼唤新思路
“分享经济”正慢慢改变人们的生活,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为人们提供更为多元的个性化服务。
1、分享经济模式迎来发展浪潮
当下火热的共享单车,为人们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带来了许多便利;不久前,网约车平台迅速发展起来,不少私家车接入平台,通过顺风车、快车等方式提高了汽车的使用率;民宿网站的出现,通过将闲置房间出租的方式,为人们旅游住宿和租房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据国家信息中心估算数据,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4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2、共享过度的问题值得重视
分享经济模式,成为许多企业的创新着眼点。但是,一些问题的出现也值得反思。例如前段时间在杭州、上海等地,常常看到街边、地铁站摆放着共享雨伞,在网络上一搜索,可以看到已经有魔力伞、OTO、E伞、JJ伞、春笋雨伞等十余家共享雨伞企业。同时,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带来的困扰也一直存在,由于投放过量,经常看到无人使用或者废弃损坏的单车堆满街头,占道拦路,甚至影响交通。
这些现象背后,不得不引发人们对共享过度的担忧。对创业者来说,需要思考的是,为何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却带来了挤占公共空间的麻烦?
3、既要监管规范又要鼓励包容
今年以来,分享经济新业态越发壮大。对于分享经济这一新生事物,政府既要给予一定的管制和规范,又要采取鼓励包容的态度。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指出,对于新技术和新业态,政府应在监管中引入适应性治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而不是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规制”。因此,具体促进措施将有效带动分享经济发展,如积极调查研究、推动公众参与、鼓励行业协会发展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影也认为,政府在管控和调节的过程中,也可以“先让市场跑一会儿”,给其一定的自由度,包容其探索创新,未来消费者们才可以更好地享受商业和科技的进步所带来的红利。
发展趋势
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分享的基因将越来越多地注入实体企业创立、用工、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
制造业领域分享经济刚刚起步,未来几年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分享经济将进一步提升就业岗位的创造能力和就业市场的匹配能力,增加大量灵活就业岗位;分享经济的发展将有效对冲经济增速放缓、技术进步带来的就业挤压效应;
分享经济将重塑社会组织和分工,“公司+员工”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被“平台+个人”所替代;
大国市场优势、网民红利、转型机遇的三重利好叠加,大大加快中国分享经济企业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从本土到全球的进程;
分享型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生态化扩张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分享型企业的战略选择。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
反腐创作不仅要借人民之名,更要发群众之力
著名作家、编剧陆天明认为:
对于创作反腐文艺作品,需要明确一点:我们描写的是反对腐败,与腐败作斗争,这是我们的主线。在创作过程中,要力求真实地表现到底有哪些腐败现象,党和政府、人民又是如何战胜这些腐败势力的。
上世纪90年代,我在创作《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和《高纬度战栗》等反腐作品时,就是在一次次“突破禁区”,有的甚至是在违抗某些不合理的禁令的过程中完成的。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广大读者与观众的支持。他们对作品的期待、热爱和赞扬,使我获得了巨大的力量和勇气。
作家是时代、民族、人民的代表,作家拥有的自我应该是一种大我。中国作家应从第一次“回归”继续向前,实现第二次“回归”,即从“小我”回归到一度被某些人摒弃的 “大我”上。真正具备代表民族、人民、时代、历史前进方向的“大我”精神。所有的文艺作品,包括反腐作品,最终的评判者就是历史和人民。得到历史和人民认可的作品才称得上是真正优秀的作品,这是我心中唯一的标准。
写好反腐作品,第一,要坚持写作为民,第二,要拿出一腔热血来“趟雷区”。“趟雷区”要有自身先行,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大智大勇。不回避问题的严重性的同时,又能把握好全局和局部、主流和支流的关系。准确、真实地反映我们的体制的本质。只有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好创作“底线”,使作品既充满正气,又能“接地气”,通民心。
——摘自光明网2017年7月4日
选择性腐败:讲“规矩”有“原则”的腐败
有所收有所不收,搞选择性腐败,对腐败行为按一定标准进行精心“选择”,而非在对待所有人、事、物上搞腐败。从查处的腐败案例看,搞选择性腐败的不乏其人。
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分析认为,不少党员干部搞选择性腐败,其动机多种多样:有的认为不主动索贿,不收大宗钱财,就应该算是说得过去了,其实是求得一种心理安慰;有的是明的不收暗的收,风险高的不收,风险低的收,抱着一种规避风险的投机心理;有的是办成事就收,办不成事就不收,觉得既然帮人办了事,拿人的钱或物理所应当,等等。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永胜在分析选择性腐败的特点时认为,腐败官员按自己的原则、规矩做腐败之事,使腐败有“原则”、讲“规矩”;更加隐蔽,掩人耳目,具有迷惑性;选择性腐败是腐败的一个变种,不是在所有事情上都肆无忌惮地腐败,而是有所腐有所不腐。
“从查处的腐败案例看,选择性腐败主要表现为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以表面的清廉‘作秀’掩盖腐败事实、以精心策划来对抗组织审查,其实质是不收敛不收手。”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选择性腐败具有隐蔽性、扩散性和虚伪性等特点,其腐败行为背后所折射的是官德缺失。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线一旦突破,发展下去往往就不可收拾。我们党对腐败的态度是“零容忍”,这种“零容忍”,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另一方面也是警示干部,要求干部在现实中做到“零腐败”。
有效防止选择性腐败,一方面要教育纠正干部对选择性腐败的一些认识偏向,使干部真正理解其危害性,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真正做到清正廉洁从小事做起,守住为官从政的根本。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的健全完善,特别是通过加强监督,减少和消除各种以权谋私的可能性,使那些在这方面存在侥幸投机心理的人难以过关。
——摘自光明网2017年7月5日
粤港澳三地政商学界:在大湾区里打造科技创新走廊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如何把它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是来自国家及粤港澳三地的政府、企业和专家学者强烈关注的话题。
1、交通,构建高效便捷现代运输体系
“道路通,百业兴”。要进一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不可少。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罗康瑞认为,大湾区发展条件已日趋成熟。在交通网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集合大珠三角地区主要的机场群和港口群,拥有庞大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港珠澳大桥以及广深港高速铁路等大型基建项目即将落成,香港、珠海、澳门三城也可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在这些优秀条件下,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未来发展不可错过的新机遇。“港商如果尽早筹谋,善用香港的优势,加强与区内合作,必能为香港未来的持续繁荣开拓新领域。”
2、创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中心
创新是大湾区建设的动力源泉。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也得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和企业的强烈认同,他们纷纷表示,要在粤港澳大湾区里打造科技创新走廊。
“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46.6%。”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表示,期盼将深圳创新优势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强大的制造业优势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走廊。作为我国创新创业活力突出的“现象级”城市,深圳的目标是以创新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携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3、生态,建设全球宜居宜业宜游大湾区
着眼让公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推进美丽湾区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建设休闲人文湾区。
世界著名湾区的特征除了国际一流的创新能力,还必须是集优美的海洋自然环境、现代化生产和生活方式、开放性社会和经济形态、国际化商业和交通网络于一体的城市群和都会区。因此,要实现生态保护、社会整合与发展成果共享,使企业和一般市民都能感受到湾区建设带来的好处,分享湾区发展的成果。
“澳门虽然地方小,但国际平台非常大;澳门虽然人口少,但我们的心胸非常大。希望从软实力建设上贡献力量,和大家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澳门的代表更是信心满满。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年7月5日
放管服改革要激发三种“感”
一是制度性成本降低的轻松感。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各类纳税人减税降费,投资者、创业者就可以轻装上阵,在市场上有更大攻守腾挪的空间。
二是营商环境改善的获得感。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由过去追求优惠政策“洼地”,转为打造公平营商环境的“高地”,群众就可以更大程度地享便利、享公平和享尊严。
三是对法治政府的信任感。促进政府职能行使的法治化,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能为,把不该有的权力坚决拦在清单之外,革除与审批发证相关联的寻租权力和不当利益,就可以增强政府依法行政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实效性。
——摘自新华网2017年7月5日
G20前夕,德国网红致信默克尔:再不学中国你就落后了
据德国之声报道,在中国生活了10年的德国网红阿福,最近给总理默克尔写了封信,强烈呼吁德国学习中国缔造无现金社会的成功经验, “中国朋友一直在学习德国的工业4.0,是时候德国人也该向中国学习点什么了。”
文末,德国之声记者引用阿福的感叹表达了担忧,“ 希望德国人能睁开眼睛看一看中国有那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怕我们再这样下去,就不是世界经济第三名第四名而是第二十名三十名了。”
两年前开始,居住在上海的洋女婿阿福发现,在中国,无论打车还是交水电费,甚至在街边买花给老婆,都可以靠手机解决。就连他六十岁的丈母娘都可以熟练使用移动支付。
阿福原来在德国科隆一家银行工作,出门从来不敢不带钱包的他,当时就震惊了。这一年,阿福发现,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无现金城市,杭州、武汉、天津、福州……中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支付宝,更是提出用五年时间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而且无现金作为一种流行生活方式,正在成为新的中国名片,甚至输出到全世界。
致力于成为中德民间文化桥梁的阿福对德国之声记者说,“德国人非常保守。不认识的东西就会怀疑是不是对我们有坏处。中国人却相反,很愿意接受新的东西。”他担心,现在很多德国人还很享受这种慢节奏的生活,但是再过十年,情况就会变得很危险,跟不上中国的发展。
信件已经发出一周多,阿福相信,默克尔总理已经收到邮件,“一定会给我回复的,但是她的邮件非常多,所以我们要有耐心等待”。
——摘自京报网2017年7月5日
着力打造世界级港口集群
一、世界级港口集群是今后一个时期浙江港口的新发展形态
世界级港口集群是有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的港口先进发展模式。
世界级港口集群具备高度集聚、协同、开放等区别于传统港口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世界级港口集群也是对我省港口“四个全球一流”发展目标的提炼与升华。
二、打造浙江世界级港口集群须坚持龙头引领、分层布局、内联外扩、整体提升
打造浙江世界级港口集群,须主动把握“一带一路”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等战略举措的重大机遇,坚持龙头引领、分层布局、内联外扩、整体提升,增强全省港口综合竞争力。
1、致力做强宁波舟山港这一“核心层”港口。宁波舟山港作为“一体两翼多联”中的“一体”,是浙江港口集群的“核心层”港口,具有引领、推动集群发展的龙头、引擎功能。
要把规划建设重点放在港区功能布局的优化整合上。
要把基础建设重点放在港口泊位的合理集聚和“智慧港”的高标准打造上。
要把业务建设重点放在航运服务业的做优做强上。
2、深度融合“紧密层”和“联动层”港口。以“两翼”为“紧密层”、“多联”为“联动层”,围绕其与宁波舟山港的深度融合,深化统筹全省港口发展。
深化统筹港口功能布局。
深化统筹港口运营开发。
深化统筹多式联运体系建构。
深化统筹其他资源一体化管理。
3、积极布局“辐射层”港口。辐射全球是港口集群国际竞争力的最突出体现。
要提升“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布局能力。
要加大对长江经济带港口码头投资建设的参与力度。
要积极推动港航联盟组建和对外合作。
——摘自浙江日报2017年7月5日
今天我们如何缅怀冯根生
我们缅怀冯根生,要弘扬他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他的离去,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改革担当的契机。改革总要突破利益藩篱,面对争议,他喊出“小车不倒只管推”;改革总要涉过暗流险滩,遇到阻力,他直言“要以权谋公,不能以权谋私”,放话乐做改革“出头鸟”——这一自喻,恰恰凸显了他的独特价值。今天,呼唤改革、寄望创新,仍是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主旋律。
我们缅怀冯根生,要弘扬他诚信戒欺的工匠品格。从14岁到胡庆余堂当学徒的第一天起,他就从祖母的叮咛里、从“戒欺”的古老牌匾上,读懂诚信的意义,并躬行一生。秉承“国药不兴,人生不畅”的使命感,面对“国粹”有旁落之虞,他力推“古老国药必须现代化”;始终坚持品质为先,用良心擦亮浙商招牌。今天,呼唤匠心、不忘初心,是这个时代的孜孜追求。
我们缅怀冯根生,要感怀他对新一代浙商的关心与鼓励,以永不止息的奋斗,传承好浙商精神的火炬。马云深情回忆起自己初出茅庐时,从冯根生的仗义执言中获得了很大的精神支持;对胡庆余堂的新一代药工,冯根生则殷殷嘱托,要将“戒欺”精神一代代传下去……今天,广大浙商所处的条件与改革“绿林时代”相比已有霄壤之别。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共识、成为旗帜,“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更需广大浙商奋发有为。
——摘自浙江日报2017年7月5日
官员家保姆受贿20万标示了权力价值
湖南省衡阳市原市委书记李亿龙家的保姆胡兴红,通过找李亿龙打招呼、批条子,帮人调动工作、找工作,从中收受他人贿赂共计20万元,最近被长沙县法院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4个月。
2016年4月,李亿龙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一个市委书记,将权力施惠于其保姆,如果不是工资之外的额外交换的话,那么只能理解这是给其保姆施舍发放的工资之外的额外奖金。当然,也不无可能的是权力的任性已经到了对这些“小钱”忽略不计的程度。
已有形容权力价值的俗语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说。一个市委书记的保姆,动了两次嘴,挣了20万元钱的事实,将这个俗语诠释得再鲜活不过。已有的党纪政纪要求权力持有者要管好自己、管好家属、管好秘书、管好身边人。从上述案件来看,“身边人”的概念应该涵括与官员有接近关系的每一个人。
——摘自光明网2017年7月5日
热词透析36次中央深改组会议
2013年12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亲任组长。
23天后,2014年1月22日,一个史无前例的崭新会议——第一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走进民众视野。当时,距离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还有7年时间。截止到今年6月26日,这一会议已召开36次,距离“改革任务”完成还有3年半时间,“赛程”过半。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回望和观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梳理历次中央深改组会议。这一会议,被视为透视中国改革方向和重点的窗口。日趋规律化为每月一次的这一会议,一抓统筹,二抓方案,三抓落实,四抓调研,使中国各领域改革不断提速、落实。
改革是最大的热词
梳理36次中央深改组会议新闻通稿,不难发现,改革、制度、发展、落实、机制、人民群众、体制、试点、管理、责任、服务、创新、统筹、司法、企业、经济、生态、依法等位居高频词前列。
“改革”一词频次遥遥领先,共出现1280次,远超排序第二的制度(276次)。这充分体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责任,即“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通过历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
“制度”一词出现的频次位居第二。与“制度”相关的“机制”“体制”(分别208次、193次),也都属于排行靠前的高频词。可见,中央深改组会议强调和部署的改革动作,注重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而非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题中之义,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方方面面”。
“发展”和“落实”的出现频次也较高,分别为238次、232次,充分体现中央深改组会议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作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发展,显而易见“各项改革任务都能坚持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即强调,“要抓落实,三中全会各项具体改革举措,要有时间表,一项一项抓落实,以多种形式督促检查,指导和帮助各地区各部门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人民群众”一词(以及“人民”“群众”),在多次会议中被反复提及。这反映了中央深改组会议重视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增强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坚持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正如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中强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其他高频词,有的体现改革原则和导向,如“依法(89次)”“创新(142次)”等;有的强调改革落实的方法,如“统筹(110次)”“试点(191次)”“督察(74次)”等;有的则涉及改革重点领域,如“司法”“经济”“企业”“生态”等。其中,“司法(102次)”“经济(96次)”“企业(109次)”“生态(106次)”等高频词反映了3年多来,中央深改组最为关注的改革重点领域。
注重群众获得感
中央深改组36次会议新闻通稿中,人民群众(包含“人民”、“群众”)一词被大量提及,“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改革落到实处。正如2016年4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强调,“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据本报不完全统计,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的约260份文件中,有约70件直接涉及社会民生。这些文件涵盖教育、医疗、户籍、环境保护、精准扶贫等多个方面。既有《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宏观层面政策文件,也有诸如《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等微观层面的指导意见。网友评价:“(这些改革)无不着眼于补短板、解疾苦、释红利,着力于对接民众所需、民心所盼,凸显出问题导向、民生至上、靶向施策改革新思维。”
从改革议题看,“司法”“经济”“生态”等高频词反映了中央深改组会议讨论较多的议题。历次中央深改组会议涉及的改革主题中,司法改革、医疗卫生改革、教育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都是舆论最为关注的领域,也都涉及公众切身利益。
法治是历次会议中常涉及的思维方式,也是讨论较多的改革议题。仅2015年,中央深改组会议就审议了22个司法改革文件,占到全年审议通过的文件数量的1/3。围绕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方面,司法体制改革在不同层次上推开,司法权在党的领导下向着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迈进。
经济同为舆论重点关注领域。“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对其他领域改革具有牵引作用”。国企改革、金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与此相关,关注度同样相对较高。三年多来,中央深改组会议在经济领域破题诸多改革项目,在价格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领域出台顶层设计方案,指导相关领域改革有序推进。
习近平多次传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中央深改组会议推进的重点领域。36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的文件,涉及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文件约32个。近年,中国出台了史上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推出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生态文明试验区,全面推行河长制等。中央深改组还通过了省以下环保执法机构垂直管理的试点方案,利于减少环保机构受到的不必要干扰。
善于统筹兼顾
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就提出“一要抓统筹”:既抓住重点也抓好面上,既抓好当前也抓好长远,处理好重大关系,统筹考虑战略、战役、战斗层面的问题,做好政策统筹、方案统筹、力量统筹、进度统筹工作。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呼应: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历次中央深改组会议通稿中,多次出现“试点”“统筹”“协调”“统筹兼顾”“统筹协调”“统筹衔接”“统筹落实”等词。这表明中央深改组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从大局出发,统筹兼顾。如谈及“试点”,习近平曾强调,“试点工作要在中央层面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下进行,改革具体步骤和工作措施,鼓励试点地方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此外,“制度”“机制”“体制”的多次出现表明,中央深改组会议推进的不少改革立足于顶层设计,注重制度创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利于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深改组设立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6个专项小组,涵盖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领域。三年多来,中央深改组围绕这6大主要方面进行系统谋划,不同时期,突出不同改革重点。正如2016年1月11日中央深改组第二十次会议指出:“要加强对各领域改革的全面评估,坚持问题导向,把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明确标注出来,排出优先序,重点推进,发挥好支撑作用。”
从中央深改组审议的文件话题和数量来看,改革进程呈现既循序渐进又不断加速趋势,审议文件数量从少到多。2014年审议通过37个文件,确定80个重点改革任务;2015年审议通过65个文件,确定101个重点改革任务;2016年审议通过96个文件,确定97个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和128个其他改革任务。
从历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的文件和强调重点来看,不同时期和阶段,改革重点不同,进程也有所不同。早期,中央深改组会议以宏观层面的政治、党建、市场经济改革为主。这一阶段,重在“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2015年上半年以来,改革重点逐渐转移到相对具体的操作层面,改革步伐加速。2016年8月30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
注重落实和督察
抓而不实,等于不抓。历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中,“落实”“督察”常是习近平谋划改革、推进改革的重要关键词。
中央深改组已经召开的36次会议通稿中,“落实”一词出现232次,平均每次会议超过6次。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越是任务重、困难大,越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3年多来,中央深改组会议推动的每项改革举措,大都落地即见效。例如,2014年8月,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推动全国大量媒体的融合进程。以人民日报社为例,融合成效明显,目前每天覆盖6.35亿用户,其中人民日报微信粉丝量超千万,刊发文章的阅读量篇篇“10万+”。
谁来抓落实?要明晰责任。一方面,一把手很关键。正如习近平明确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另一方面, 一些具体改革,要落实到人。以《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为例,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河长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再如,关注《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要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区市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不难发现,中央深改组会议对各项改革工作的责任主体,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明确要求,形成了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为改革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落实责任,督察是重要手段。在中央深改组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调配充实专门督察力量,开展对重大改革方案落实情况的督察,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第三十四次会议上,他强调:“督察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要把抓改革落实摆到重要位置,投入更多精力抓督察问效”。
在中央深改组已经召开的36次会议的公告中,“督察”一词共出现了74次,足见中央对于改革督察工作的重视。
标签: 改革;改组;会议;腐败;统筹;习近平;港口;改组会议;督察;港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