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一带一路”创新全球治理模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何亚非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7年09月04日 07:34:30

更多

“一带一路”体现的未来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思想创新,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自身经济发展和国内治理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创新之举,既有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更有中国发展模式的实践根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shangmao.jpg

  未来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创新,中国新发展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创新。从2016年中国主办G20杭州峰会,到2017年初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再到正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创新发展始终是核心内容,已经形成全球共识。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中国对创新的重视和投入都是空前的。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中国和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创新的思想和路径。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设“一带一路”。

  中国对世界经济未来的思考与全球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基于中国对当前世界的宏观和前瞻性认识。如今世界变化之快,很多国家看不懂,觉得这个世界越来越混乱,经济长期低迷,地缘政治不稳定,不安全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各种风险积聚。

  习近平主席指出,“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基辛格说,“当今的国际体系正在经历四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

  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

  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来观察世界,变化是常态。当今世界概括起来看是:美国世纪已经终结,世界进入后美国时代;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双双进入“转换期”和“调整期”;世界政治、经济也因此双双进入“新常态”。

  时代转换变迁必然会产生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力量上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力量格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7年数据显示,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西方发达国家GDP占全球总量之比从1980年的64%下降到42%。全球治理开始从“西方治理”向“东西方共同治理”转变。无论是从1648年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还是从19世纪西方殖民时代算起,从20世纪下半期到进入21世纪,西方“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东西方”或者“南北方”已进入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的“战略僵持期”。国际秩序进入新旧转换期,大动荡是常态,大调整在所难免。

  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走下坡路,实力相对下降,产生了严重的“战略焦虑症”和“不适应症”。美国新保守主义断定,新兴大国不可能和平崛起,与守成大国必有冲突。美国战略重心从欧洲和中东转移到亚洲特别是东亚,“亚太再平衡”、“离岸平衡”、在亚太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威慑等,都是由此而起。奥巴马时期如此,特朗普上台后有增无减。地缘政治的跌宕起伏、不确定性和冲突的风险增大是世界政治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三是世界经济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长期处于低迷徘徊状态,指导思想出现混乱,正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从发展模式看,原有模式动能逐渐耗尽,难以产生推动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新动力。近几十年来占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西方新经济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业已破产,各国都在寻找新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

  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未来经济发展的生产方式、生产模式、商业模式都在发生巨大改变,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相较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这三次工业革命来看,第四次工业革命尚未找到“颠覆性”的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四是全球化进入“新时代”。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博弈正在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分化加深。主要原因是,很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没有解决好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矛盾,导致全球化出现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民粹主义思潮和政治极端化呈泛滥趋势。

  美国主导的金融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造成了“1%与99%”的贫富悬殊。现在,世界基尼系数远远超过0.4%的警戒线,达到0.7%。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拥有的财富相当于社会底层90%至95%人口的总和。

  “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美国大选、英国退欧、西方国家政治极端化,都是“逆全球化”的表现。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政策反全球化特征明显,“美国第一”成为美国政策的基准,退出《巴黎协定》,反对自由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一带一路”创新全球化的思路和模式

  未来世界经济怎么办?新的发展模式在哪里?中国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加上强有力的政治体制保障,取得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公平的国内治理的巨大成功。这给世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模式。其中,创新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实践跟上时代变迁的步伐,是中国模式成功的关键。

  G20、金砖国家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新开发银行等新国际机制平台的兴起,IMF和世界银行份额的改革,人民币进入SDR并建立自己的结算体系,都凸显了中国创新全球治理的思想和实践。

  从中国国内成功治理经验出发,结合全球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习近平主席自十八大以来就创新未来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创新全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根植于中华文明的中国思想和中国方案。

  最突出的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它创新全球治理,结合国内外两个大局,既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又是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合作倡议,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了答案。

  古代中国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的骆驼队,还是海洋的船队,都开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文明交融和贸易来往。如今“一带一路”将是一条文明融合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和平合作之路。

  “一带一路”创新了全球化的思路和路径。无论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还是“六大经济走廊”(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连接众多发展中国家,抑或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新的投融资渠道,“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既有历史传承,又有时代创新,将各国人民在“一带一路”平台上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开放、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将以创新引领开启全球化新时代

  “一带一路”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良方”。目前,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盛行,既给一国内部带来社会分裂和治理困难,也给未来经济发展出了一道世纪难题。“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将引导各国在市场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实现动态、有效平衡,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良方”。

  全球化需坚持“包容、普惠、共享”原则,努力使老百姓普遍受惠,不能成为少数国家、少数跨国公司和利益集团的特权及其操控的“伪全球化”,不能任由垄断资本为所欲为。

  全球化带来了长期和平和经济发展,但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并未让老百姓普遍受惠,而是出现了“赢者和输者”,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经济发展不平衡、财富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日益严重,致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依然陷在原有“中心—边缘”国际体系的“边缘”地带,落在工业化的后面。

  同时,西方社会内部矛盾加深,民粹主义卷土重来,反全球化力量上升。美国、英国和一些欧洲国家频频出现的“黑天鹅事件”,以及政治极端化趋势就是这一深层次问题的表象。

  “一带一路”所体现的“普惠性”将使各国百姓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有助于克服贫富差距、弥合社会阶层分裂,为扭转“逆全球化”提供了有效路径。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也是全球化、全球治理的主人。中国的发展为了人民,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创新全球治理思想和模式,就是把各国人民利益装在心里,希望老百姓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带一路”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融合了中国梦与世界梦,体现了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高度一致。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的合唱而非中国的独唱;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其深刻含义就在于各国人民普遍参与、共享发展成果。

  “一带一路”将推动“开放、包容、平等、合作”的未来经济合作模式,创新全球化的内涵与外延。开放是前提,合作是基础,发展是关键。

  在全球化新时代,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对外开放,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一带一路”推动各国相互开放,平等合作,抓住发展的龙头,将促进沿线发展中国家早日实现工业化,以填补经济欠发达的“洼地”,实现双赢和共赢。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扩大相互开放,亚欧大陆各层面互联互通,在平等基础上增加合作,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劲的新动能。相互开放、共同发展还将推动亚欧不同文明相互学习和融合,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以减让关税、建立世界市场为目标,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约5%左右;而“开放、包容、平等、合作”的创新版全球化,通过“软硬”互联互通将使全球经济增长10%至15%。

  以贵州省为例。贵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运用辩证思维,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经济发展和脱贫工作都上了新台阶。贵州92.5%的土地面积是山地,交通不发达,支柱产业少,贫困人口较多。面对这样的条件,如何创新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也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考卷。发展是硬道理,速度、收入、脱贫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样,生态优美让大地常绿、空气常新、碧水常流也是底线。贵州创新的事情很多,有一件特别令人注目。贵州利用山地旅游的特点和优势,做“大旅游”的创新发展,把旅游与文化、体育、养生、健康、教育等有机结合,从观景式旅游发展到体验式旅游,天人合一,文旅合一。最近在国内外各方面支持下,经国务院批准发起成立了中国和世界唯一从事推动山地旅游交流与合作的国际组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国内外初创会员达126个,包括组织、机构、企业和个人会员。这就是未来经济发展与全球治理两个方面的创新之举。

  “一带一路”体现的未来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思想创新,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自身经济发展和国内治理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创新之举,既有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更有中国发展模式的实践根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目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处于十字路口,西方新经济自由主义日落西山,未来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呼唤新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模式。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全球化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聚焦中国,希望从中国国内成功治理的经验中提炼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方案、新办法。

  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化,经济几十年持续快速发展,其关键是中国坚持有别于西方新经济自由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更为重要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可靠有效的政治制度作为体制机制保障。这几十年,中国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两手合理并用,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又确保社会公平正义。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也存在诸多不足。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中国坚信,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化新时代,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需要团结合作、相互提携、和平相处,不需要对立、对抗和冲突。未来经济发展需要创新思想,创新模式,创新生产和商业方式。中国已经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列,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落到实处。

  为此,中国积极主张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并且采取积极行动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既向发达国家开放,也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既向大国开放,也向小国开放,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努力改变中小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局面;倡导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必须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推动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以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保障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作者为外交部原副部长、首任中国G20事务协调人】

标签: 全球化;中国;创新;习近平;经济发展;治理;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创新发展;开放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709/W02017090426048306166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