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仕专栏丨调查研究关键在深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朱中仕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8年03月27日 08:23:23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深入调研是党性宗旨的基本要求。
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根本保证。新春伊始,全省拉开了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的大幕,调研则是衔接深入学习和笃行落实的关节点。
其实,深入调研既是有效的工作方法,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反映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体现我们党的群众路线。
所谓调查研究,就是带着目的或问题,广泛收集有效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得出实践基础上的正确认识,并指导实践。
显然,调查研究将实践活动引入认识领域,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核,解决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的问题:“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离开实践的思维……是一个纯粹的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篇对辩证唯物主义主要原理进行高度概括的经典性文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由此而初步创立”(习近平《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
事实上,调查研究经历了由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认识论的全过程,是我们党确立科学理论、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重要理论,都是群众实践基础上的调查研究的结晶。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地租章节的内容时,专门研究了俄国1861年的土地所有制和对农业生产者的剥削情况。恩格斯为写《英国工人阶级现状》,在曼彻斯特的工人群体中长时间“蹲点调研”,他说:“我放弃了资产阶级的社交活动和宴会……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全部用来和普通工人交往。”毛泽东早在长沙读书时就利用假期和同学“游学”社会,在1930年5月的“寻乌调查”中,得出了著名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必须努力做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调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他在浙江工作期间,用脚步丈量了之江大地,2005年在安吉余村实地调研时提出:“我们过去讲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证明,调查研究能有效克服肤浅空谈,深入实际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能有力扫除“四风”,净化灵魂,淬炼党性;能体现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毛泽东同志曾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调查研究徒有形式,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比如,有的重要调研课题由领导牵头,事实上领导只挂名没参与,由他人或秘书代劳,难以保证质量;有的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由科研机构代为操作,多数结果是理论与实践衔接得不甚紧密,难保有实际操作性;有的调研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听汇报多、进现场少,看材料多、现场记录少、思考提炼少,材料抄材料,应差了事;有的调研架势很大,层层陪同。
真正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是项十分严谨细致的实践活动。首先要做充分的事前准备。在纷繁复杂的诸多问题中精心选准主要矛盾作为重点调查研究的对象,查阅相关文献,拟定调研方案,按照科学抽样方法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明确调研方法,组建调研队伍。其次要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深入问题。一定要透彻地了解问题和情况,一定要精准全面地做好记录,尤其是数据和事例要问清记准,即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倘若走马观花,如某同志所谓‘到处只问一下子’,那便是一辈子也不能了解问题的深处。”再次要认真细致理性地整理、分析、思考调研所得的素材。严格来讲,每一项调研,不仅应有定性分析,更应有定量分析,不仅用事实说话,更应用数据说话。这样得出的调研结论才科学可靠,才会强有力地推动实践、推动发展。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深入调研是党性宗旨的基本要求。
标签: 调研;调查研究;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时代;费尔巴哈;毛泽东;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