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学习之路丨南太湖,凿开混沌见双青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张韬 沈洁 见习记者 王天骏 通讯员 陈旭妍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05月22日 07:49:24

更多

十年蝶变,无论是老人还是新人,无论是本土创业还是外来投资,在南太湖之滨,人们都从绿水青山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座金山银山。

  霞飞彤色染,浪涌夕阳红。余晖中的太湖岸边,一块巨石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巨石伫立的地方曾是由成片的餐饮船构成的“湖鲜街”,虽然收入不菲,但严重的污染让当地百姓怎么也乐不起来。

  2006年8月,习近平同志来到湖州考察调研。在太湖边上,他谆谆告诫当地的干部群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州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

  习近平同志的话为当地干部群众指明了方向。十多年过去,南太湖不仅恢复了往昔的绿水青山,更打造成一个集休闲购物、健康养生、水上旅游、湖鲜美食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从渔民的太湖到湖州的太湖,今天,太湖已开始迈向全国,走向世界。

  好生态,让劳者有其得

  暮色渐沉,渔人码头上游艇驾驶员朱玉林收工了。一个土生土长的太湖渔民,从打渔到开游艇,他的工作生活随太湖的变迁而改变。

  面对采访,朱玉林总是挂着腼腆的笑,摆手说:“年纪大了,讲不来,讲不来。”但慢慢熟络起来却发现,他肚子里的事就像太湖的水,表面波澜不惊,内心暗流涌动。

  曾经在朱玉林的眼里,太湖就是他的家,三世同堂挤在一艘船上,吃喝拉撒都不上岸。他捕过鱼,打过工,也当过司机跑运输。绕了一圈,带着攒下的积蓄在当时的“湖鲜街”上做起了餐饮。

  然而餐饮生意并没能够给一家人带来足够的幸福感。吃住工作都在船上,除了每年台风季的心惊肉跳,在没风的日子里,生活污水排放到港湾里,也让人苦不堪言。“风是让我们这些永远在船上的渔民又爱又恨的事。”朱玉林说。

  后来的日子,翻天覆地。政府投资3亿多元建起3万多平方米的渔民新村,让750多名“连家船”渔民上岸定居。在给了渔民一个家的同时,每年减少直排入湖污水60余万吨。随着渔民上岸和餐饮船的关闭,当地政府痛定思痛,全面关停了南太湖沿岸的涉污企业,实现工业污染零排放,同时建起消浪桩和挡藻工程。

  这是一次自然环境的绿色回归,也是一次资源利用的转型升级。朱玉林还没来得及为餐饮船的关停而伤心,就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游艇驾驶员。

  好的生态环境引得游客络绎不绝。今年是朱玉林开游艇的第7个年头,这份工作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本可以在家抱孙子的他却选择把船开下去。“最早一年能赚3万多元,后来有五六万元,现在平均一年能有8万多元。”朱玉林笑着说。他是渔民出身,不想离开太湖。现在的工作既不用担心弄脏了湖水,还能旱涝保收,这事儿他从前想都没想过。

  物业、安保、游艇驾驶、蓝藻打捞队……好生态带动当地各项产业发展,像朱玉林这样渔民出身的群众,都从绿水青山中尝到了甜头。

  好风景,让投资涌进来

  习近平同志曾说,“南太湖的开发问题一直是我脑子里装的一个问题,要利用好湖、开发好湖,做好南太湖综合治理开发的文章”,并提出“高起点规划,统筹兼顾,既要保护好生态,又要追求经济发展,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的要求。

  “让太湖水活起来,究竟要走哪条路子,是继续走经济大开大发的路子,还是走保护开发的路子,对于当时的我们是个大问题。” 南太湖旅游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李东明说,习近平同志的一番话给他们吃了定心丸,为发展指明了路子。

  每当华灯初上,月亮酒店的灯就会点亮太湖南岸的天,灯影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如梦如幻。这轮“明月”是太湖治理多年来取得成果的一个缩影。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如月亮酒店一样惊艳世人的项目靠泊太湖南岸。同时一系列能够支撑旅游业发展的文化产业在当地落地生根。

  去年10月,湖州影视城接下了电视剧《楼外楼》的第一单。至今短短7个月的时间,这个民国风格的影视城已经接下了12个剧组的单子。“我们搞的是民国风,这里就是‘上海滩’。很多剧组喜欢这个‘上海滩’,因为这里有最清澈的‘黄浦江’。” 影视城常务副总经理何跃华指向太湖笑着说。

  当年曾因污染而关停的造纸厂,如今华丽转身,成为集文化旅游影视创作于一身的全新产业基地,正是得益于总书记“保护与开发双赢”的南太湖开发理念。

  近年来,南太湖连续举办了全国极限运动大赛、内湖帆船赛、公路自行车赛等多项特色赛事活动。同时,古木博物馆、“发现岛”主题乐园、蜜月小镇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也遍地开花。今年一季度,仅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旅游人次就达到224.78万人次,同比增长10.66%;旅游收入17.45亿元,同比增长21.67%。

  好环境,让打工变创业

  太湖南岸的变化惠及当地百姓,吸引外来投资。但在朱玉林的儿子、80后青年朱良荣眼中,这些还不够。作为“渔二代”的朱良荣希望优质的自然资源能够催生更多的当地人创业。

  朱良荣大学毕业后在外地从事财会工作。曾经他想远离那个颠簸在湖上、被污水环绕的家。但慢慢地发现,家乡变得不一样了。那个他当年想逃离的地方,今天却令无数外乡人、外乡资本趋之若鹜。

  他决定回乡创业养螃蟹。事实上,父亲朱玉林当年也养过螃蟹,不过只是贴补家用。而朱良荣的螃蟹养殖承载的,是一个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渔民梦。

  “那时就是街边摆个摊,碰到游客才有生意,螃蟹贵当地人一般也不买。”在朱良荣的儿时记忆里,生意好的时候卖螃蟹能赚个几百块钱,差的时候一天只能卖出去几只。现如今,他自己创立了“太湖小胖”的螃蟹品牌,旺季平均每天的营业额过万,全年营业额在200万元以上。

  景区的游客、酒店和渔家乐包揽了朱良荣超过50%的销量,同时,太湖今日的环境也成了螃蟹的天然广告,朱良荣的网店也承担了30%的销量,网上客户来自天南海北。“有很多客户问我是不是太湖这边养的,他们来过太湖,特别信任这里的环境。”他对记者说。

  刚刚当选村委会委员的朱良荣表示,要带着渔民们一起创业,让乡亲不止浅尝美丽太湖的甜头,还要分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杯羹。

  “总书记说,一定要把太湖建设好,我们会继续按照他的要求为湖州、为浙江、为中国做出一个样板。”太湖旅游度假区党委书记葛伟说。从当年的“四水工程”到今日的“五水共治”,当地干部群众一以贯之,走出了一条全民共享绿色发展的新道路。

  十年蝶变,无论是老人还是新人,无论是本土创业还是外来投资,在南太湖之滨,人们都从绿水青山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座金山银山。

标签: 太湖;玉林;渔民;绿水青山;螃蟹;湖州;金山银山;习近平;影视城;餐饮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xxjhjs/201705/W0201705222800047423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