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用一分钟温柔许一个温暖的年

来源:浙江在线评论员
作者:杜博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1月05日 07:42:25

更多

无论是离家求学还是已安家立业,无论是收入微薄还是忙着赚钱到飞起,无论是相隔千山万水还是只有一碗汤的距离,盼“这一生,我们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母亲的针线,总是系着对子女的千千结。孩提时代的我们都会背诵这句古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三位苏州的老人却真的用自己平时收集的白发,前后花去了四十多天的时间,一针一针绣成“白发家书”,盼儿回家过年。

  三位老人的子女们长期在外工作,已有好几个春节没有回家。一位老人站在自己的刺绣边上,笑容温暖,但刺绣内容却让人鼻子一酸:“每次打完电话,你妈总是舍不得先挂。”

  儿行千里母担忧。在这个天涯变咫尺的互联网时代,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子”,即时通讯也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近”,但对父母来说,子女就是他们心头最贴心的“小棉袄”,不贴放在身边就难言温暖,哪怕再发达的技术、再便捷的交通都弥合不了“想见却说不出口”的距离。对子女来说,也许挂完电话,转身还有更要紧的工作、更丰富多彩的生活,但这一通电话,很可能是父母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分。这份牵挂眷恋,不为人父母的我们很难深切理解。

  这也许是现代社会的无奈吧。或出于生活的压力,或出于发展的选择,很多子女平日不能在家陪伴父母,一句孝道与否,根本无力涵盖这具体而微的复杂因果。从父母殷殷呼唤回家过年的几位子女,到那些能够感同身受的天下子女,又何尝不想闲来陪父母喝茶散步,在父母生病时能从旁照料呢?只是脚步太匆忙的我们,不得不被时代一路推着向前,歇不下,更停不下奔跑的步伐了。

  年终岁尾,思念更切。对中国人来说,“年”是一个全家团圆的节日。我们也许都有太多的现实羁绊,工作太忙、假期太短、距离太远、抢不到票或出国旅行……孩子能有多少理由,父母就能有多少体谅。这份深沉的爱和生养之恩一样难以回报,我们能做的,只有哪怕再多困难都去克服,哪怕山川江海都去翻越,只为回家陪父母好好过个年。毕竟,对日渐老去的父母来说,子女就是全世界。

  今天的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从发展“银发经济”到完善养老保障,政府能做的、在做的已经很多、还有很多,唯独亲情的抚慰不能代劳、不能代替。我们看到过去曾有养老院探视父母可以领奖金的局部努力,却不知道这样“强扭的瓜”到底是甜蜜还是苦涩。我们也寄希望于地区间早日实现均衡发展,人们不再需要背井离乡向着几座大城市集聚,留下父母“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须知时间不等人,父母无法一直守候在原地,痴痴地等。

  央视拍过一则《回家过年》的公益广告:“这一生,我们都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出多远,都走不出父母深深关切的视线。无论是离家求学还是已经安家立业,无论是收入微薄还是忙着赚钱到飞起,无论是相隔千山万水还是只有一脚油门、一碗汤的距离,今天,我们都抽出1分钟的时间,告诉父母他们期盼已久的几个字——回家过年,可好?

标签: 父母;刺绣;安家立业;高堂明镜悲白发;老龄化社会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1/W0201701052635700495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