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辣评丨“挂证”现象 本质是专业人才的价值迷失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然玉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01月16日 20:54:10

更多

诸如“挂证”等问题,其背后所指向的,已然是职业资质资产化,以及专业人才去实务化的危险倾向。

  由于我国的执业资格实行单位注册,相关单位要想取得资质,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注册人员。这样就导致有些考取了执业资格证的人员,不从事相应的工作,只是把自己的执业资格证给需要的单位注册,单位给与一定的报酬,但本人并不在这个单位工作,俗称“挂证”。虽然近年来相关部委加大对“挂证”机构和人员的清理整顿力度,“挂证族”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但由于资格证书挂靠背后的利益链条始终没有彻底斩断。

  由来已久的“挂证”现象,时至今日已经衍生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网络上传得神乎其神的各项证书挂靠加码,尽管也可能有夸张失实之处,但其所揭示的那套灰色的利益关系和定价逻辑,终究是客观存在的。所谓“考证难度越大,挂靠价格越高”,稀缺的证件资源,在红火的地下市场里展现了令人钦羡的变现能力。于是,诚如不少公众所吐槽的,甚至出现了“资格证挂靠费远比工资收入还高”的离谱状况。凡此种种,显然不应再继续熟视无睹下去。

  “挂证”的根源,无疑在于,有限的专业人才或曰“持证者”,无法满足市场的常态化需求。当然了,这种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乃是人为造成的不合理结果。首先,不论是行政管理还是项目招标过程中,都存在着“惟资格论”之心态,故而往往对相关企业持证人员指标要求设置过高;而受此影响,企业尤其是众多中小企业,也习惯于租借资质来提升底气、装点门面……这种背景下,某些从业资格证,早已超越了实用化范畴而变为一种象征性凭证。

  正是无比旺盛的需求,导致了“挂证”现象的出现,并且推动挂证价格一路水涨船高。然而很显然,这其中许多的“需求”,并不是必要的、合理的需求,而是一种人造的、多余的需求。事实上,在很多领域,“资质过剩”与“资质稀缺”经常化并存:一方面,一些公司、项目,对于持证者近乎偏执的迷信和招揽,造成了大量高级专业人才大材小用;而另一方面,这种全行业的人才哄抢与低效使用,反过来又加剧了原本“人才不足”的窘境。

  其实,从技术层面看,要彻底根治“挂证”现象并不难。比如说,通过建立从业人员数据库,并在社保联网的基础上实现精准化的匹配甄别,理论上就将能有效杜绝证件挂靠、人证分离等老问题。与之相较,更难解决的,或许还是整个社会在对专业人才的界定、使用、管理等等环节,如何进一步实现观念更迭和流程优化?简单化地考试发证,偏执地以“证”断人,非理性地设置指标、占用资质,这些现象的长期存在,都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

  要知道,专业人才,以及与之对应的资质、证照体系,原本是为了高效率地配置人力资源。可是,诸如“挂证”等问题,其背后所指向的,已然是职业资质资产化,以及专业人才去实务化的危险倾向。倘若长此以往,专业人才本应给现代社会所带来的稳定秩序与可预期结果,最终将不复存在。

标签: 专业人才;资质;执业资格;资格证;高级专业人才;证件;人员数据库;持证人员;大材小用;工资收入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1/W02017011658409583140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