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评丨为舌尖上的安全把好“浙”道关
来源:浙江在线评论员
作者:杜博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1月20日 20:31:18
从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到新建300个放心农贸市场,一条绿色安全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民生链条”已经开始编织。期待农民增收、农业做强、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忠诚与信心的双重建立,都能早日在浙江形成多赢格局。
所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食品安全问题在近年来已成为不容回避的民生痛点。但相应出台的诸多举措大多着力于末端治理,难以治本,更难抚平萦绕在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们心头的焦虑。
在2017年浙江省政府的十件民生实事中,“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新建放心农贸市场300个”赫然在列。政府工作报告也围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将食品安全保障的“防线”前移到供给端,引来一片点赞。
如何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两会期间,这个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一大焦点。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得好,只是树上结的“果”,根源还在于农业供给侧改革。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先绕个“小弯子”。
在日本,一杯小小的豆浆,原材料大豆如果是“日本产”,不仅能转化为标注更高价格的底气,更能构成当地人们感到心安、自豪的理由;游客趋之若鹜的一碗筑地鱼市场海胆饭,日本国产海胆也明显比海外产海胆更贵、更受欢迎;更不用说大名鼎鼎的神户牛肉、富士苹果……
人们为什么如此心甘情愿为更贵的农产品买单?对一个耕地资源稀少的国家来说,农产品“日本产”的魔力在哪里?日本农业又能给我们哪些可资借鉴之处呢?
实际上,日本的农业是已经发展成熟的“第六产业”。虽然我们也时不时听到将农业第六产业化的口号,但跟日本相比,差距不只是一公里而已。日本农产品的附加值极高,粗浅分析,少不了以下两方面原因。
在京都有着400年历史的锦市场,各类农产品琳琅满目,不但干净新鲜,还有考究的包装,细心的人们还能追溯到产地、生产者等信息,仿佛一件蔬菜瓜果直接从田里交到你的手上,平添了几分信赖和放心。当“外在美”遇上匠心,谁能拒绝呢?这还只是来自产品本身的原因。
另外一方面,还有通过品牌、绿色、文化、创意等手段,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日本不同地区,经营着不同的招牌农产品,诸如栃木县的草莓、甲府的葡萄酒加工与观光等,已形成许多有地域标签的著名品牌,当然背后更有着严苛的标准:一棵果树只留多少果实、每个果实的尺寸多大、保存温度是多少……绿色生态农业则是人们放心消费的理由,比如,毫无农药添加的才能得到有机农产品标签,如果施加了少量农药,则必须归属于特别栽培农产品范畴,消费者一目了然,知道自己在为什么样的产品买单。说起创意和噱头,那就更是脑洞大开了:动漫观光稻田、泡温泉的苹果、听音乐的奶牛……
反观浙江,我们自然不能生搬硬套外来经验,但“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现实条件下,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精细农业,也许是可以参考的一条路径。
从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到新建300个放心农贸市场,一条绿色安全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民生链条”已经开始编织。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标准如何建立,品牌如何打响?我们的生态环境优势,如何延续和发挥?我们的文化创意,又能在提升产品附加值的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期待农民增收、农业做强、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忠诚与信心的双重建立,都能早日在浙江形成多赢格局。
标签: 农产品;海胆;供给;食品安全问题;优质农产品;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