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辣评丨复旦博士论文造假风波 抄袭须严惩

来源:浙江在线评论员
作者:逯海涛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1月23日 07:57:16

更多

论文抄袭仅仅依靠检测软件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建立严密机制,查找论文审查流程漏洞,而造假者除了承受学校相关处罚之外,更应承担法律责任。

  1月21日,复旦大学发布消息,称2013届毕业生仇思隽博士学位论文抄袭事实确凿,决定撤销其博士学位,并停止其导师梁鸿的研究生招收资格。

  回顾这几年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的论文抄袭事件,事态发展过程都有一定的类似性,先是被网友发现,继而媒体介入报道,之后学校出面调查确认。仅在2016年,国内就曝出数起论文抄袭事件,如2016年8月,媒体报道贵州某大学副教授抄袭本科生论文,连标题都没改。


3.jpg

  抄袭者,有老师也有学生;涉事高校,有名校也有普通高校。本应纯洁如象牙塔的高校,为何频频曝出学术不端、造假抄袭的丑闻?从2009年起,不少高校普遍采用软件检测抄袭率,为何仍没有堵住抄袭的漏洞?

  一篇论文从提出选题、撰写到最后的答辩,本应有严格的程序。但频繁曝出的抄袭事件说明,有些高校对学生学术论文的指导以及审核仍不够严谨。而一旦东窗事发,校方却往往仅止于就事论事,而不作进一步的反思。

  首先,论文把关不严格。学生论文从选题、提纲、初稿、修改直至定稿,导师应该都会参与其中,只要导师认真负责,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篇幅、大面积的抄袭。其次,论文查重工作没有落实。这些曝出来的抄袭论文有不少就是网友使用检测软件查出来的,为什么当事学校自己却没有发现?说明这些学校的论文查重工作有“雷声大雨点小”之嫌。技术再先进,如果使用技术的人态度不端正,恐怕也不会发挥太大作用。最后,论文答辩环节走过场。特别是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需要面对多位专家的专业性提问和质疑,抄袭者应该会露出马脚,但不断爆出的论文抄袭事件,恰恰指出了论文答辩环节存在把关不严的事实。另外,不少高校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导师责任制模糊、学术道德委员会形同虚设等问题。

  反思若止步于思,而不是改,那么抄袭论文的“坑”依旧会有无数人跳下去。因为“违法”的成本实在太低,最多不过是校方隔靴搔痒式的训诫,回过头微调后,依旧可能是“过关”。即便是被他人发现,最终也不过是止于撤销学位,后续对其家庭、生活、工作等的影响可能也并不如想象中那般严重。

  大学本应是思想智慧荟萃之地,旨在造福社会、推动文明,而学术不端轻则误人子弟、损害我国学术界声誉,重则还会导致民族先进思想的枯竭,创造力的下降,进而引发国力的衰退。因此,对论文抄袭这样的行为应予严惩。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教育诚信环境,加大对考试违纪、论文抄袭、学历学位造假等失信违约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完善诚信考试管理体系,充实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将有关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让失信学生步步受制、寸步难行。

  抄袭之风盛行的当下,仅仅依靠检测软件来查抄袭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建立严密机制,查找论文审查流程漏洞,而造假者除了承受学校相关处罚之外,更应承担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让象牙塔重归纯洁,让学术真正推动进步。

标签: 抄袭;论文抄袭事件;高校;导师;造假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1/W02017012328426740094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