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书评丨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克思核心哲学思想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安启念    责任编辑 吴晔
2017年01月27日 17:39:09

更多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予以更多关注的深层原因,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符合了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以及整个社会和人的命运发生深刻变化产生的理论需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直聚焦于马克思的深层原因。

  迄今得到学界肯定的马克思的许多思想,只是大唯物史观的一个个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努力,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发表了难以计数的论著,我们对马克思本人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解与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意见分歧严重,从总体上看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认识还存在重大不足。尽管存在分歧,在众多哲学家的努力之下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认识在深度上与以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但是时至今日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需要新的思路了,现在急需进行的一项工作是对以往取得的成就,例如人们在理解上存在的各种相互矛盾与冲突的观点,加以整合,发掘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现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全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本来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再现其整体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当务之急。这是一项学术界从未做过的工作。环顾全球,只有中国哲学家还有兴趣从而有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尝试从联系的角度、总体性的角度思考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正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本书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的核心哲学思想是大唯物史观。大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基于劳动实践活动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这种历史观的理论基础是劳动实践辩证法,它的价值目标是人类解放。迄今得到学界肯定的马克思的许多思想只是大唯物史观的一个个组成部分。

  对上述基本观点的研究与阐述构成本书前三章的内容。第一章旨在说明劳动实践活动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论述方法上,我改变了先提出观点然后加以论证的传统套路,致力于再现马克思思想成长的历程,用马克思自己思想发展的实际经历说明他最终形成的思想究竟是什么。早在中学时期马克思就出于对不合理现实的批判而思考“应有”与“现有”的对立,寻找走向“应有”之路。他自以为找到了答案,但此后现实生活的新变化和他对现实生活的新认识又否定了这一答案,他不得不重新踏上艰苦的探索之路,寻找对问题的新的答案。如此循环往复,他的思想就在这种不断探索中逐渐成熟。共产主义是他孜孜以求的“应有”,劳动实践是他找到的打开历史之谜的钥匙和从“现有”走向“应有”的现实途径。

  第二章说明劳动实践活动何以能够成为打开历史奥秘的钥匙。这是全书关键的一章。其实劳动实践活动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解释了环境和人是怎样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而这种协同发展就是历史。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不仅是讲人对环境的改变,而且是指出在劳动实践中被改变了的环境反过来又改变人。后一个环节尤为重要,因为它揭示了人的发展机制。强调劳动实践活动对环境的能动改变不是马克思的理论宗旨所在,他唯一感兴趣的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的秘密,就在被人改变了的环境对人的反作用之中。然而如果没有人的劳动实践活动对环境的改变,反作用就无从谈起。对这两个环节的相互关系,至今研究甚少。

  第三章是对前两章思想的总结。它指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大唯物史观,大唯物史观以劳动实践辩证法为基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丰富内容。这一章对大唯物史观与教科书所说的唯物史观(小唯物史观)的相互关系也做了分析,主要想说明两者并非相互排斥,小唯物史观是大唯物史观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对唯物史观的历史命运的分析也是值得注意的。

  以上三章回答了马克思哲学思想是什么的问题,毫无疑问是全书最主要的内容。后面的四章分别考察了马克思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系统性、把大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核心哲学思想对于认识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有何影响,以及大唯物史观和劳动实践辩证法的方法论价值。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哲学思想;通往自由之路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1/W02017012729523096734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