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火了 安得导师如林黛玉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严辉文 责任编辑
肖纯
2017年02月12日 16:16:56
观诗词大会之余 ,突然联想到了《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写诗、教诗的相关章节,在这部全方位地展现了“红楼梦技术”的了不起的小说里,传统文化尤其是古诗是都活的,是极具生命力的。读之,恐怕能让在节目和课堂之外,找到意外的诗收获。
最近,一个叫《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火了。远离今人许久的格律诗词居然成为了刷屏的热门话题,令人始料不及,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古诗词阅读和写作或将中国大地上形成新的热潮。
古典诗词太美,汉语的魅力太强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格律诗词虽然有久远的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族的文化基因,不过,格律诗词毕竟是一个远离时代和当下文化话题体系的老式文体,尤其是特别高冷的平仄韵律讲究,又像是一个文化上的拦路虎,妨碍着今人把玩个中三味。
哪怕是通过热门节目传播,或者通过格律诗词进课堂之类,仍然未必能让观者学者实现达诂的效果。比如进课堂吧,古典诗词不只是与现在的孩子们睽违太久,而且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恐怕就连不少的语文老师,既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作者,又难以称得上是够格的欣赏者了。
古典诗词这样的一种文学样式,现代人欣赏起来觉得麻烦的缘故有许多。除了古代人的生活范式、语言习惯、写作用典之外,其对于格律、音韵、平仄之类的固定而刻板的追求,也不大容易被今人接受和理解。入门课进得不好,不仅进入不了诗词的意境之中,欣赏不了古诗的美学意义,反而可能令人如食鸡肋或者味同嚼蜡,最终难免会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红楼梦》中,林黛玉虽然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从文学的意义上讲,曹雪芹先生至少给她赋予了诗的灵魂。
在高手如林的大观园诗坛上,林黛玉绝对是一个令竞争对手们无比钦佩的人物。不光那位不爱读书却颇有些诗才的贾宝玉不是对手,就连最令人称道以“全面发展”著称的薛宝钗,也要让她三分。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就用了详尽的笔墨,描述了这位年轻女诗人是如何惊艳登场征服大观园诗坛最终屡夺大观园文学奖杯的。
话说当时节令正如眼下一样,正是持螯赏菊的季节,薛宝钗与史湘云一共拟了《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等十二首菊花诗题,任凭大观园中的诗人们挑选。虽然这次薛、史二人算是有备而来,但在只有一顿饭工夫的现场比拼之后,那位天生的杰出诗人林黛玉仍是技压群芳,最终林所作的《咏菊》、《问菊》、《菊梦》名列前三甲。大家公评: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
兹录三首诗如下: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依大文豪曹雪芹之欣赏水平,诗的好坏,就不必在浪费笔墨了(不过,笔者不才,一直以为当推《问菊》为魁)。
世人皆知林黛玉是一个空灵绝代的诗人,殊不知,她更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有才华的诗学导师。好就好在,她最擅长深入浅出,语言幽默又妙趣横生,听林黛玉讲诗,古诗已不再是离我们很远且够不着的“阳春白雪”了。
林黛玉的解诗才能,从大观园诗社多次活动中的点评、解析的妙语中,可见一斑。而她的讲诗以及诗学理论,则集中体现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当那位茶饭不思寝食难安一心想学写诗堪称好学生的香菱入大观园后,正好找到了绝世的好老师林黛玉。好学生遇上好老师,正是孟子所称的“君子三乐”之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且看林黛玉如何教诗吧。
黛玉深入浅出地解释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是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几句话,把世人都不得要领的律诗要素、性格都讲全了,更是让呆香菱顿觉醍醐灌顶。
至于如何学诗,林黛玉接着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黛玉非常巧妙地配制了一个如何成为诗人的配方:先取王维的五言律一百首,背熟;又取杜甫的七言律一二百首,背熟;再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背熟;待肚子吞下这些之后,就可以广收博览,佐以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诸人的诗“过口”。此“诗人方剂”配伍高妙,下药老到,辅弱佐强,服之,一个俗人想不变成诗人似乎都很难了。果然,心苦之呆香菱也从一个写诗的门外汉,变成了林黛玉门下诗作颇有可观的高徒了。
观诗词大会之余 ,突然联想到了《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写诗、教诗的相关章节,在这部全方位地展现了“红楼梦技术”的了不起的小说里,传统文化尤其是古诗是都活的,是极具生命力的。读之,恐怕能让在节目和课堂之外,找到意外的诗收获。
标签: 林黛玉;红楼梦;诗词;格律诗词;诗人;平仄;古诗;诗词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