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的舆情危机根源在于“观念危机”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佘宗明 责任编辑
杜博
2017年02月28日 14:53:57
丽江有些方面正面临舆情危机下的形象危机,但最大的危机,还是观念危机。也只有嵌入了现代化治理思维,其舆情应对才能跟上网络节拍,跟上现实治理刮骨疗毒之需。
开年以来全国舆论曝光度最高的地方是哪?答案大抵非丽江莫属:女游客挨打遭毁容、多人在餐厅催饭被打、副省长疑似在当地被强迫购物、被三部委重点督查、被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等,令其频频“霸屏”旅游新闻版块;原以为“负面新闻”频至后,当地运势会否极泰来,结果“古宣发布”又用怼网友,宣布了“事情还没结束”。
在否认回复网友“你最好永远别来!”的不当言论是内部人所为后,27日古城区区委对古城区宣传部副部长和俭、外宣办主任李国璋采取停职检查,并进行党纪立案。
另据新京报报道,丽江市委新闻办主任称,目前对截图来源已经在立案调查,最终结果还没出来。之前那份否认声明,是考虑到此事在全国范围内确实造成了恶劣影响,无论结果怎么样先表个态,所以采取边调查边处理的措施。
两名主事官员被调查,无疑是对不当言论事件发酵的阶段性回应。尽管二人与那番倨傲言论有无关联,眼下还不得而知,但他们在主管或分管领域“守土失责”却毋庸置疑,因此获咎不奇怪。
饶是如此,当地仍有必要对二人受到党纪立案的法纪依据,做出更充分的解释:问责也要“问之有据”,而不能只是舆论应对手段,比如党纪立案的前置条件就是“经初步核实了解,确有违纪事实”,那当事二人涉嫌的违纪事实是什么,问责措施是否与之轻重匹配,显然有待细化披露。
涉事官微怼网友,怼出了一个传播结点,但在该事件上,公众最担心的不是怼本身,而是怼之外的舆情应对失当,还有当地部分人可能存在的“不服”心理。这不单指此事,更是指当地有的公职人员面对问题、应对舆论的态度——秉持着鸵鸟心态加死撑姿态,对自身问题不予承认、对外界批评特别抗拒。
这类态度未必体现在明面的官方表态上,却会显现于某些人的潜意识中。TA们会觉得上级主管部门和舆论在把小事放大,觉得问题不在当地自身,而在于外界的刻意针对、丑化,像当地某官员,就写诗讽刺曝光其丑闻的记者是“叮有缝鸡蛋”的苍蝇。
这份担心也在某些方面得以印证:比如,前不久“云南丽江警方”官微也曾转发指责被打毁容女游客放荡的网文,称其“值得同情吗”,一时间引发哗然大波,之后该官微先是称微博登录异常,直指有微博假冒其名义,可旧质疑未撇清新质疑又来——争议内容并非发在冒名微博上,当地警方嗣后又承认系宣传民警转帖转错地方,并对其处理。
这次“古宣发布”上的不当回复,在涉事官微刚对国家旅游局处分表态“将接受广大游客的批评和意见”的节点上发出,确实诡谲,刚否认后又处理两名宣传口的官员,且未在处分通报中给出解释,也容易让人误会是“辟谣后又‘证谣’”。
这也反映了当地有些舆情应对的失措,没达到“灭火”之效,反而成了“火上浇油”:有些温吞、回避或应付的态度,让人觉得缺乏反思应有的诚恳,觉得治理仍不到位。可在自媒体时代,“福尔摩斯症”附体的网友们“挖坟”、取证能力极强,舆论监督的无影灯效应被互联网加固,逃避问题或应付舆论,终究于事无补。
的确,在接踵而至的舆情炙烤面前,丽江有关方面确实可能艰于应对,但该避免的低级错误,确不该犯。
现在很难说,舆情应对失措跟当地旅游乱象之间,有什么直接关联,可本质上,它们连着的深层次问题可能如出一辙——那就是缺乏现代治理思维。正如昨日新京报评论说的,“丽江旅游”难题不止出在旅游上,更在于其社会治理没跟上“古城被卷入现代社会的旅游消费进程”。那种在问题、在监督面前的“不服”,那种网络时代舆情应对的跟不上拍子,就是观念脱节的表征。
丽江有些方面正面临舆情危机下的形象危机,但最大的危机,还是观念危机。也只有嵌入了现代化治理思维,其舆情应对才能跟上网络节拍,跟上现实治理刮骨疗毒之需。
标签: 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