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丨欲振国货,先治假货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刘雪松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3月14日 16:44:43
加大对于中国制造业制假造假的打击力,逼着它转型升级成自主品牌,既保护了知识产权,又断了假冒伪劣销售渠道的供货源,这是一举多得的路径。
3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要抓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真正叫得响、消费者欢迎、甚至国外消费者都欢迎的中国品牌,打出我们的“金字招牌”,把老百姓质量获得感搞得满满的,把我们国货形象树得高高的。
早一天人们还在热议直播代购竟然也会造假,假到连海外奢侈品商店的场景都可以是假的,假到直播代购状态下买回来的奢侈品需要专业的鉴定师才能辨识。今天听这番话,感觉有些自说自话,信心直接打了对折。
不揭不知道,一揭吓一跳。海外代购有假货,中国大概有6成的人知道,但直播代购买回来的名牌多达6成是假货,这是能够吓掉人假牙的惊讶事。过去海外代购造假,大家骂网购平台,今天你通过直播看着别人为自己代购,结果到手的还是假货,再骂平台你都不好意思了。事实证明,没有造假,便没有售假。根子在于中国一些地下、半地下的制造企业,没自信不说,还心术不正。
连直播代购来的都是假货,反映出国货不给力,中国制造不给力。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你说中国制造不给力吧,但代购中国制造业造假的仿真性,已经到了专业的鉴定师才能辨识的地步,它反过来说明,国货的质地、工艺等等,已经是世界一流的了,而且很多国际大牌都是在中国代加工。但是,中国的国货,在世界大牌当中的比例却微乎其微。这时候我们说,把老百姓“质量获得感”搞得满满的,把我们国货形象树得高高的,你就会发现这个丰满的理想一直难以实现,它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就是出在缺乏自主创新、缺乏品牌建设、缺乏工匠精神。
中国很多制造企业,有良好的设备和生产能力,但是却乐于为他人做嫁衣裳,乐于直接或者间接地为假冒伪劣的利益链做嫁衣裳,最后赚到的是小钱,伤害的是知识产权,然后是口碑扫地。这是国货的不给力、品牌的没魅力所造成的,为什么中国制造的产品乱真到鉴定师出手才能辨识的地步,却不能生产出自己的产品?为什么这么多消费者痴迷于世界名牌?这是两个相互交错的问号。这些问号的背后,实际上暴露的是人类的贪婪、虚荣,是中国制造业严重的不自信。
中国制造无假货,网购平台上的商家才能无假可卖。这是监管部门应该重新梳理的思路。将平台上的商家作为监管的线索,继而追溯假冒伪劣制造厂家的法律责任,让贪图造假、甘愿造假的生产厂家的产品止步于厂门,这是倒逼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出路,也是一举多得的治理正路。
以浙江为例。浙江是中国的制造大省,浙江的小商品、伴随着走遍天下的浙商,也卖到了遍天下。作为曾经的假冒伪劣发散地之一,浙江监管部门着力于假冒伪劣的源头,这些年通过线上的线索追溯、线下的严厉执法,使得假冒伪劣难以露头。而企业自身也痛定思痛,改换门庭走正道,通过创新驱动打造浙江制造,涌现出许多代表中国制造业水平的国际品牌,实现了成规模的产品升级。而今小到一支圆球笔的笔芯,浙江把这个世界级的制造水平拉平了,去年G20峰会上的礼物就有了这支代表中国现代工匠精神的圆珠笔;大到大飞机制造的产业链,浙江也已初步构成。这是企业自身发力、监管精准用力、政策引导给力的综合作用。
加大对于中国制造业制假造假的打击力,逼着它转型升级成自主品牌,既保护了知识产权,又断了假冒伪劣销售渠道的供货源,这是一举多得的路径。否则的话,国产乏好货、国产少名牌,中国的消费者就会不停地从国外产品那儿买单。
标签: 造假;国货;中国制造;代购;中国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