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安放大时代里的 片隅梦想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杜博    责任编辑 张韬
2017年03月20日 07:38:09

更多

毕竟这一生不长,没有所谓对的路、错的路,只有你自己的路。而政策制定者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千姿百态的需求都公平地得到倾听与回应,妥帖安放好人们五颜六色的雄心和梦想。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北京广州等城市先后加码楼市调控,在网上又掀起一波关于住房问题的大讨论。这其中,还夹杂着两个有趣的小故事。

  说有趣也许是轻率了,毕竟在房价与去留这两个宏大的问题面前,这两个故事更多的是引人深思。

  一篇清华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退回二线城市的文章近日刷屏,有网友在知乎上发帖:学历不值钱学区却值钱,既然清华毕业生也买不起房,为什么还要倾家荡产买学区房?

  另一篇《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正是有感于清华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的热文,亲身讲述同是清华毕业的自己与北大毕业的老公,为何在北京有房有事业,却依然选择回二线城市发展。

  有人买房是“刚需”,也有人买房是为了投资。尽管后者被冠以“炒房”之名,但与动辄买十几套的炒房豪客还是有区别的,他们手头小有余钱但担心“钱越来越不值钱”。朋友圈里有个姑娘在澳洲做房产经纪,刚好发了这样一篇文章:“房子有无,让同校毕业的大学生在10年后判若霄壤,成了两个社会阶层。”简直攻心啊!而这种焦虑之下的投资需求,与住房刚需一样不应被忽视。

  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这轮限购潮,好比发烧前吃一颗“阿司匹林”。确实如此,但预防措施不等于治本之道。抑制房价非理性上涨,除了限购,还是要满足不同层面的社会需求。而需求本身是没有高下对错的,这些需求背后指向的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投资渠道过窄、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才是我们应着力解决的症结。

  具体到城市而言,不同城市的土地供给政策、人口政策,乃至城市自身发展格局,也都共同塑造着今天的楼市景观。城市的温度,在于可以目送有人离开,也拥抱有人到来。如同潮汐般的韵律,正是社会活力生生不息的原声。政策制定应体察差异,对各类人才更友好,对梦想甚至野心更友好,让居者安心有其屋,也为买不起房的“夹心层”提供托底保障,在去库存、稳房价的大前提下,更人性化地将去库存任务与保障性住房供给结合起来,更好地包容和托举不同人群的奋斗。这样的城市,远比依附在土地上的城市更有未来。

  至于在高房价面前取向各异的每一个人,在这舆情的纷纷扰扰中,最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如果认同人生价值在高处,就不必逼自己非要去追逐有房有车的“人生标配”;如果就是要依世俗标准力争上游,那就站稳脚下这一角土地,坚守到底,奋斗到底。毕竟这一生不长,没有所谓对的路、错的路,只有你自己的路。而政策制定者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千姿百态的需求都公平地得到倾听与回应,妥帖安放好人们五颜六色的雄心和梦想。

标签: 学区房;清华;房价;保障性住房;二线城市;毕业生;炒房;买房;供给;阿司匹林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3/W02017032025383640129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