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自杀游戏,当务之急是叫停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高路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05月11日 07:42:07

更多

当务之急是禁止。自杀游戏这样的东西,原本就不该被发明出来,发明出来了,也不该让其流传到社会上去。

  一款据说来自俄罗斯的自杀游戏——蓝鲸游戏正在世界蔓延,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杭州,也有不少青少年在传播这款游戏的内容。

  说是游戏,其实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行为,参与者必须完成50个非常极端的任务,比如每天凌晨4点20分起床,然后看一整天的恐怖片,在“玩”到后来,让参与者自残,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些隐晦而又厌世的内容,而这个游戏的最后,则是唆使参与者去自杀。

  在很多人眼里,自杀和自残都是不能理解的行为,无法想象从自残和死亡中也可以获取乐趣,所谓的50个任务在常人看来都很匪夷所思。可是从青少年的角度看,这种游戏充满着神秘色彩,黑暗的游戏内容具有煽动性,游戏对死亡崇拜的推崇,严密的游戏规则也容易产生裹挟作用,一个冲动盲从、心智不够健全、心理还很脆弱、对生命没有清醒认识的半大孩子很容易被吸引,进而走上不归路。

  切莫小看了这些游戏的危害性。虽然在中国,人们还没有发现这款自杀游戏的受害者,但从世界范围看,已经有不少国家的青少年深受其害。而杭州的一位孩子用“火”和“酷”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款危险性极高的游戏,以及同学们谈论游戏时的热度,其实已经说明青少年对游戏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埋下了危险的种子,只不过还没有造成恶劣的后果。

  有人习惯于从教育、从社会寻找青少年被这些游戏吸引的原因,将之归结为某种社会缺陷所致。这里面确实有教育的问题,有社会的问题。有所谓的对青少年温暖不够、沟通不够、理解不够的共性问题,有个人家庭的问题。这些固然都是造成青少年迷失自己的原因,需要社会着手解决,但更重要的是面对这些问题时的态度。

  一个半大的孩子,心智必然是不成熟的,你再怎么开展生命教育、安全教育,也无法让孩子在很短的时间成熟理智起来。这就像测试幼儿园小朋友防骗能力,然后归结为教育不够一样,没有多大的意义。孩子是无辜的,可恶的是那些发明自杀游戏,传播自杀游戏,将自杀游戏当成卖点、当成生意、当成提高点击率、当成发泄自己对社会不满的工具的人。他们利用了孩子的弱点,也利用了这个社会的弱点,用孩子的生命来达成他们自己的目的。

  所以,当务之急是禁止。自杀游戏这样的东西,原本就不该被发明出来,发明出来了,也不该让其流传到社会上去。

  生命教育当然是必须的,社会也需要在应对青少年的成长问题时,有更多的灵活性和专业性,但更重要的是不能给游戏传播的机会。也不必等到法律的漏洞被弥补,我们有网警,有朝阳群众,有发达的互联网监管技术,没有理由删贴子的事争分夺秒,像这种鼓动自杀的,却相安无事。网络监管很难深入每个人的内心,但是可以将平台和组织者的责任很好地监管起来的。

标签: 游戏;青少年;孩子;自残;参与者;生命教育;传播;恐怖片;幼儿园小朋友;蓝鲸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5/W0201705112766950313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