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人民日报发文:版权保护需要立足网络特性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彭 飞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05月02日 07:55:33

更多

互联网时代的版权保护需要更为灵活包容的政策措施,在保障原创者、版权人利益的同时,也为互联网开放、共享的内生动力预留空间

  最近,《人民的名义》迎来大结局,不少人在回味剧情的同时,对热播期间发生的样片泄露事件同样记忆犹新。近些年,不少优秀影视作品都曾经历版权流失的切肤之痛,可谓防不胜防。互联网时代,版权保护为何困难重重?应采取哪些新的应对措施?版权制度如何适应互联网传播?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思考。

  实际上,从早期在线下制售盗版书、光碟和录音带,到今天在线上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就能轻松完成对他人智力成果的复制、传播甚至抄袭,侵犯版权的困扰由来已久。比如有红极一时的网络小说,竟是借助专门的网络数据库搜索拼接而成;有些拥有海量用户的媒体平台,自动转载他人新闻作品,既没获得授权也不标明来源。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促进知识与信息快速流动的同时,也为不劳而获者打开方便之门。

  伴随侵权门槛降低,维权成本不断高企。由于技术的隐蔽性,不少原创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即使胜诉,侵权人可能也早已赚得盆满钵满,权利人的损失难以挽回,甚至因为诉讼成本较高,部分原创者和版权人直接放弃了依法维权的机会。现实的困境警示我们:依靠法律诉讼、强调事后追责的传统方式,尽管可为互联网版权纠纷提供终极解决方案、划定不可逾越的底线,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效率的追求。

  可喜的是,在许多领域,保护网络版权有了新的尝试。刚刚过去的世界知识产权日,人民日报社等10家主要中央新闻单位和新媒体网站联合发起了“中国新闻媒体版权保护联盟”,合力破解新闻作品版权保护难题,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更进一步,信息时代的版权保护需要依托互联网本身的独特性,形成立体的规制思维。

  今天,互联网程序和应用如何开发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规则。将版权保护理念融入技术的开发设计中,已成为维护原创者与版权人利益的重要渠道。比如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原创功能:一旦作者给文章设置原创,系统就会通过内容比对精确识别那些复制和转载的文章,并用前者强行替代后者,以保证文章独此一家。这样不仅效率更高,也起到了预防式保护的效果。换句话讲,技术架构为互联网时代的版权保护开辟出新的可能。

  然而,强调版权保护并不意味着忽视版权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防止“我辛苦种草,你免费放羊”的尴尬又不妨碍开放、共享、流动的互联网精神,如何化解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型传播方式与现有版权制度的冲突,需要更为灵活包容的政策措施,在保障原创者、版权人利益的同时,也为互联网开放、共享的内生动力预留空间。

  “知识产权是一种文化。”版权制度背后,是鼓励创新、推崇理性思考、赋予知识以尊严等更为本质的价值追求。划定法律边界,以技术设计提升版权服务水平,以制度安排平衡各领域创新者的利益,才能为全社会的知识积累与进步增添不竭动力。

标签: 互联网;版权;原创;版权制度;版权人;版权保护;政策措施;共享;传播;利益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5/W0201705022830998930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