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辣评丨自杀游戏蔓延,谁来引导孩子认识人生的意义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胡欣红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05月11日 14:41:44

更多

用“东方智慧”破解“死亡”游戏,成效或许可期。

  近日,死亡游戏“蓝鲸”(Blue Whale)悄然进入国内网络,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

  据悉,“蓝鲸游戏”是兴起于俄罗斯一社交平台上的“死亡”游戏,整个游戏共历时50天,游戏参与者每天都需完成一项“任务”,其中包括在早上4点20分起床,观看恐怖电影,并要用刀将蓝鲸的图案刻在自己的皮肤上等内容。每次完成任务后,都需提供图片或视频证据。50天后,参与者会为了证明“赢得游戏”而去自杀。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多起青少年自杀案疑与此游戏有关。

  目前,国内已经发现有人建立“420叫醒我画蓝鲸”、“4点20叫醒我”、“蓝鲸:死亡4.20”等聊天群组,而百度贴吧上,则出现以“蓝鲸游戏”命名的贴吧,吸引玩家开展游戏。

  游戏本来是一种娱乐,竟然教唆玩家自残、自杀,真是匪夷所思。更离谱的是,这样的游戏居然会在青少年群体里蔓延开来,由一个国家迅速传入另一个国家,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或许,正是因为“死亡”游戏本身所独有的黑暗特质与神秘色彩,对众多处于叛逆期,喜欢“离经叛道”的青少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换言之,多数游戏者很可能一开始只是以玩“游戏”的心态误入。而一旦入“门”,受到严密的游戏规则的强制裹挟乃至“洗脑”,也就欲罢不能了。

  应该说,对于这种以游戏的概念来包装和美化本质上的自我伤害,教唆青少年自残、自杀的“死亡”游戏,当然应该严禁。目前,腾讯QQ平台和百度方面已开始查删带有“蓝鲸”等关键词的群组和贴吧,但仍有一些匿名的群处于控制之外。当然,要想有效封杀“死亡”游戏,还需网监部门及时发力以及司法机关的迅速介入查处。

  “严打”之余,我们更应该看到,自杀游戏背后是青少年精神世界的荒芜,阻止自杀游戏蔓延,不能止于“一键禁玩”,如何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人生的意义,刻不容缓。一言以蔽之,只要部分青少年的心灵危机不解决,滋生“死亡”游戏的土壤就难以根除,而“封杀”很可能只是“锯剑疗伤”。过不了多少时间,蓝鲸游戏恐怕还会死灰复燃、借尸还魂。

  在物质相对充裕的当下社会,基本免于“有形的痛苦”之虞的孩子们,如何寻找真正的自我,明白生命的意义,走出“无形的痛苦”,殊为不易。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死亡”游戏的土壤,还必须用真善美涵养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用科学的教育培育健全人格。在这方面,博大精深、注重内省、引人向善的优秀传统文化无疑可以为他们开启新的解救之道。孩子们可以领略古圣先贤们的智慧,从他们的哲思睿语中体会人生的真谛,进而探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己的和谐相处之道,藉此感悟生命的本真,学会善待生命。

  在青少年群体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当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但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当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一神圣职责。我们有必要把国学教育纳入课程中,用国学把道德、教育、优秀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从小培养新一代人的良好价值观。

  用“东方智慧”破解“死亡”游戏,成效或许可期。


标签: 游戏;蓝鲸;死亡;青少年; 4点20叫醒我;青少年群体;玩家;自残;封杀;教唆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5/W02017051151989312131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