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打篮球与跳广场舞争的是“观念的边界”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宋潇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6月04日 08:35:34

更多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不仅要将广场舞从“妖魔化”的泥沼中拉出来,更要在为其立规矩的同时给予广场舞大妈们更多的空间。 ​

4.jpg

  近日,河南洛阳几位打篮球的年轻人,和一群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因为场地问题,在河南一公园的篮球场上发生冲突。从言语对攻到拳脚相向,一场原本互不相干的户外活动,生生演变成了一起不大不小的公共事件,既引发了媒体热议,更是引得很多人将打篮球和跳广场舞划分为了对立关系。

  其实,打篮球和跳广场舞本身都属于一种户外活动,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但具体到如今河南王城公园内的这起冲突来看,很明显广场舞大妈和篮球少年都带有自己的主观情绪。比如,大妈们就认为跳广场舞理所应当、年轻人应当尊重老人,而另一边的小伙子却不肯让步,认为尊重应当是相互的。二者出现口舌、手脚之争的背后,实质上凸显更多的是一种观念之争。

  但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中,要么是将大妈们的刻薄、蛮横姿态描摹得淋漓尽致,要么就是把篮球少年的背影突出得极其娇弱,总之报道中的各种字眼和选取的图片,都偏向于“篮球少年是弱势一方”。随着各种报道的出现,广场舞大妈们自然就成为了口诛笔伐的对象。很明显,这场冲突是被刻意放大了的,它在有意无意间将广场舞“妖魔化”“孤立化”。

  换句话说,对这种预设立场的报道,很多人在一开始就已经被“误导”了。诸如“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要想赢得尊重的前提不是靠年龄”等等言论,似乎将所有的错都归结在广场舞身上,广场舞大妈们就该遭受各种批评。在大多数站队的人群中,我看到的是一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套路化的现象。难道打篮球和跳广场舞就是天然对立的关系吗?其实不然,仅通过这样一起冲突,就把广场舞视为“洪水猛兽”,将其和篮球划分在对立的阵营当中,很难称得上是客观与公允。

  即便篮球场就是打篮球的地方,广场舞就应该去广场上跳,可当整个社会的观念都还达不到包容广场舞,大多数人都没有一颗包容广场舞的心的情况下,不管广场舞换到哪里,不管其变成什么形式,都会是一种扰民、低俗的代表。表面上看,篮球小伙和广场舞大妈们争的是一条边界一个场地,实际上争的是一种观念和姿态。这种观念,在公共空间中叫做“规则”,在文明社会叫做“约束”,没有规则与约束,就会造成个体的随心所欲甚至是公共空间的混乱。

  围绕篮球和广场舞引发的争议,需要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规则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越是强调和注重自身权益的人,越是应该遵守公共空间的这种规则,如果以其他人的利益受损为代价,任意让个人的自由越界,非但不能算是正当合理,反而属于无理取闹。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不仅要将广场舞从“妖魔化”的泥沼中拉出来,更要在为其立规矩的同时给予广场舞大妈们更多的空间。

标签: 广场舞;篮球;大妈;篮球少年;观念;户外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6/W02017060427684923428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