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人生中有些河,必须自己蹚过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杜博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6月19日 20:12:02
这里的同情,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向下俯视的上帝视角,而是一种同理心,是以平等的眼光和心态,推己及人、相互体谅的能力与素养。
近日,一场强降雨使贵州六盘水师范学院教学楼前开启“看海”模式,保洁阿姨背着大学生涉水而过的视频也在网上热传,一时争议四起。校方在舆论压力下回应称,此举系自发行为,非校方组织,并将对几名保洁阿姨进行表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更丰满的细节逐渐浮出水面,比如有同学表示,被阿姨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女生,可能身体有特殊情况;也不否认有人比较娇气,怕弄脏衣服鞋子,但多数同学还是选择了自己走过去,“并不是所有人都厚脸皮地要求阿姨背或者认为这件事理所应当”。
然而,无论是赶忙澄清“不怪学生”的保洁阿姨,还是强调保洁阿姨的行为出于“自发”的学校,都回避不了一个事实——不少学生确实接受了保洁阿姨的“好意”。这恐怕也是人们最难接受的部分:与父母同龄的保洁阿姨淋着雨一趟趟将学生送向“对岸”,这份“温暖”细品有点酸涩。
事情的热度渐渐退去,思考却不应就此停止。
回想起一年前一则类似的新闻:大学生驴友受困山上,毫发未伤的情况下还是让6旬农民背其下山;几天前笔者还在餐厅亲历了这样的情节,一桌大学生旁若无人高谈阔论,一边争相分享自己在读某某巨著,却一边大声对服务员呼来喝去……
学生们一时一地的行为选择固然有偶然性,抓住个案一味批评不是最有建设性的方式,但面对这些现象,一笑而过也不是更好的选择。今天,标榜人人平等早已成为一种口头上的政治正确,真正能做到的人却远没有那么多。尤其在面对保洁工人、农民、服务人员等群体时的“自重”与“相轻”,是这个社会真实而丑陋的存在,如果留心去观察,会发现比比皆是。大学生接受着高等教育,思想更为成熟,自主行为能力也更强,理应有与知识厚度相匹配的人性厚度,理应有打破而不是固化这种社会思维的担当。
这起事件中,学校的回应也值得反思,看似澄清事实,但绝不是最好的示范。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而不是在危机公关上煞费苦心,这是我们对大学的基本期待。与其“辟谣”保洁阿姨是自愿,甚至不失时机地强调要奖励保洁阿姨,不如引导学生在面对选择时,除了计较小得失,更要自问:这些选择有没有指引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相信那些选择靠自己的双脚涉水前行的学生,尽管脏了鞋子裤脚,却更能昂首挺胸;就在这一次次选择中,站直了更美的姿态。如果有学生意识不到,学校的首要任务就不是在“术”上敷衍塞责,当是在“道”上循循匡正。
说到育才与育德,也应向冰心学习爱的教育:“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这里的同情,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向下俯视的上帝视角,而是一种同理心,是以平等的眼光和心态,推己及人、相互体谅的能力与素养。那些以世俗标准衡量的所谓“底层劳动者”,他们也为人父母亲人,是应该被尊重和爱的对象。如果你心疼自己的母亲冒雨去背一群体魄强壮的年轻人,就不要趴在别人母亲的肩上。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为从小事之中,往往最能看到一个人处大事的逻辑。如果一段刚没脚踝的积水都不亲自蹚过,又何以跋涉漫长的人生之河?
标签: 大学生;校方;底层劳动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