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这个风气得改 但怎么改得细思量下苦功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王玉宝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6月29日 13:30:41
公权力的运行本身,不能逾越法治的轨道。事实上,民众本身就对婚丧嫁娶的豪奢之风,深恶痛绝,他们所缺的,不过是身边的几个坚定榜样。这应是我们的着力点。
温州乐清出了个整治丧葬礼俗的通告,对民间丧葬行为作出很细的规定。比如,摆放的花圈、花篮、花扁总数不超过4个;遗体24小时内送市殡仪馆存放;禁止新建、翻新、修复私坟等。当地官员表示,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意志抓好移风易俗工作。但这些新规引发了争议,有人表示肯定,铺张浪费之风确该煞一煞了。也有人认为政府文件手伸得太长,“权力干预民俗要有敬畏”。
这个事情,先说说背景。实际上,今年年初以来,乐清当地就把移风易俗工作列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对整个婚丧嫁娶的铺张乱象,当地也不只出台文件,背后已做大量宣导工作。因此,出台这个新规,本质上是希望助推社会移风易俗,提升文明水平。
而从民间现实看,近年来婚丧嫁娶之风铺张浪费,普遍较为突出。老百姓自己也倍感“人情债”之压,希望改变。像乐清这个富庶之地,当地一个村主任对记者介绍,村里办丧礼花销最少要30万元,最多的甚至高达100多万元,摆酒席最多140桌。这种状况,百姓也是难受其烦。但风气这个东西某些时候就是个怪事。置于其中,可能多数人都不舒服,但风气依然能自我膨胀。这个时候,社会就亟须一种鲜明的引导力量。因此,当地政府出台文件,是看到了百姓的关切,也体现了主动作为,其出发点值得肯定。
但问题是,以“红头文件”方式对民众作出强制规定是否合适?恐怕有待商榷。试问,按照乐清这个新规,遇到违规者,你怎么办?执行规定吧,法律本身未作出禁止性规定,恐怕涉嫌违法干预私权。不执行规定吧,自己打脸,公信尴尬。
就如何移风易俗而言,党委、政府当然可以理直气壮介入,但具体何种方式,值得研究。
笔者以为,在文件之外,首先需要花更多力气,在社会上广为宣导。促使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都形成大氛围。大家都对那种把婚事丧事当成炫富手段的做法不屑一顾,并形成一种“桌面上”的共识。只有这样,节俭者才不会面临世俗压力。这个大氛围的形成,恰恰需要党委政府牵头。
其次,发挥“身边人”作用。心理学上有个“从众效应”,在社会事件中屡见不鲜。比如,在一个亟待见义勇为的场合中,如果无人挑头,很可能其他人也跟着沉默。可一旦有人勇敢出列,就会发现追随者众。具体到移风易俗,社区和村落里的基层党员干部,就是群众的“身边人”。当这些“原住民”,能在其社群中坚定地把标杆竖起来,普通民众就有了追随的勇气。婚丧嫁娶奢侈之风,为什么长期难止,根本还是没把基层党员干部的“标杆”用好。如果移风易俗真需要什么“红头文件”,那么这个“红头文件”倒可以用在党员干部身上,而不是普通民众,扎扎实实使基层党员干部成为引导群众的强大的正面力量。
最后,把节俭办婚丧事导入“村规民约”。“村规民约”需要村民广泛参与讨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求取、推广“公约数”的过程。一旦节俭原则进入“村规民约”也就有了合理性和自觉性。当然,“村规民约”不但要立,就要切实发挥作用。这就需要组织一批“和事佬”“老娘舅”,一旦发现有人违规,就要通过他们加以劝阻。只要有那么几个先例立起来,民风之变也就水到渠成。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也是民众权利意识不断强化的时代。移风易俗,固然是社会的需求,但政府做这件事,还是需要“善巧”,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方式。无论如何,公权力的运行本身,不能逾越法治的轨道。事实上,民众本身就对婚丧嫁娶的豪奢之风,深恶痛绝,他们所缺的,不过是身边的几个坚定榜样。这应是我们的着力点。
标签: 移风易俗;乐清;民约;基层党员干部;红头文件;普通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