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关注丨别用“空巢”掩盖问题真相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吕苏娟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7年09月25日 21:58:18

更多

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决不仅仅局限于让孩子回到老人身边,或让老人回到孩子身边,而是如何让一个全新的现代家庭关系在中国大地上高效运转起来。

17827481_980x1200_0.jpg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会让一些人离开另一些人。近日,一则《媒体调查空巢老人: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的文章刷爆了网络,一时间“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内疚感在无数年轻人心中涌动。

  “空巢老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常回家看看》传遍神州大地时,这一群体就已经存在,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走入大众视野。在媒体调查中,他们常常很孤单,需要人陪伴;他们也常常很柔弱,需要人照顾。而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人,不是伴侣,而是子女。

  因为“空巢”二字,本身指的并不是老人身边没有伴侣,而是没有子女。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老了,即便他生活多姿多彩,即便他可以与老伴携手相伴,他的家也不是满的,而是空的。且更值得深思的是,很多老人也这么认为,一心围着子女转,并试图将自己人生中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时间也全部给予孩子。

  就像调查中的每一位老人,没有孩子在身边,好像就没有了生活一样。可这样的他们,真的曾有过生活吗?也许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事实是,在中国的很多家庭中,孩子就是父母的生活。这样其实并没有错,小时候养育、教育,长大后买房、买车,老了后被陪伴、照顾,这种从付出到回报的循环,一直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绵延至今。

  但这样的循环,在城市化进程面前,正在土崩瓦解。在时代的快车上,囿于种种现实,父母被留了下来。而因为没有子女相伴,他们的生活也仿佛“空”得什么都不剩了。于是,以亲情之名,各方纷纷呼唤孩子回归,甚至连政府也试图以法律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难题。

  2013年,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与老年人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常回家看看,若不常回家看望老年人的将属违法。但执行至今,“空巢老人”的现象却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人说,百善孝为先,现在的孩子太不孝了。的确,如果以过去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孩子连陪伴都难做到,更不用说“芦衣顺母”“鹿乳奉亲”“卖身葬父”了,孝顺离他们真的是很远。但为了给父母更好的生活,也为了不被时代所淘汰,他们一直在奋斗。这也是为什么法律出台至今,却很少有父母状告孩子不常回家的原因所在。

  有人说,在家也可以拼搏,为什么一定要远离父母,奔赴大城市工作和生活呢。因为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区别,从来不在于奋斗,而在于眼界和格局。这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一个现实。而孩子们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是每一个父母最深切的盼望。

  也有人说,可以接父母来城市一起生活,既能照顾到老人,也能让老人时时看到自己。暂且不论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家庭是否能承担起,单就让父母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就不是一个好选择。虽然很多父母,也最终会选择来到孩子身边,但由于孩子同样忙碌,她们中很多也不过是从农村“空巢老人”,变成城市“空巢老人”罢了。

  不可否认,现实中的确有不愿意照顾父母、真正不孝的子女。但如果只将指责的棍棒打向他们,对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其实并无多大裨益。我们更应该正视的一个问题是,一个新的现代家庭关系正在孕育和诞生,而与之相关的各种配套措施却并没有及时跟进。

  比如,在调查中,有“空巢老人”反映不去城市的原因,是怕生病后异地医保无法结算;比如,城市高昂的房价,让家没有足够大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人;再比如,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让孩子根本无暇照顾父母,更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等等。这些都是亟待破解的难题,只有它们破解了,父母的进城之路才会顺畅很多。

  或者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间的差距,让城乡间共享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让城乡间能提供同样的就业机会,为孩子的回乡之路扫清障碍。又或者让父母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不再一心围着孩子转,用自己的喜乐去填满空下来的生活。

  但更需要注意的是,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决不仅仅局限于让孩子回到老人身边,或让老人回到孩子身边,而是如何让一个全新的现代家庭关系在中国大地上高效运转起来。

  就像西方很多家庭一样,孩子从生下来的一刻起,就是单独的个体,父母负责养育他到成年,然后各自单飞。而在整个过程中,父母不至于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人生,孩子也至于为了父母放弃自己的未来,他们各自安好,又各自幸福。同时,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保等各方面也都给予充足的保障,让时间和空间距离不再成为孩子与父母相见的“银河”。

  如果我们的“空巢老人”也能享有这样的人生,也能拥有这样的选择和自由,相信“空巢老人”即便家里空着,也能用自己的生活将其填满。

标签: 空巢老人;孩子;父母;生活;老人;城市化进程;媒体调查;子女;通讯录;家庭成员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