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学习之路丨“法治”种子结出累累硕果

——宁波市探索以法治引领社会善治之路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记者 应磊 吕苏娟 吴晔 贺元凯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10月17日 07:29:58

更多

在宁波,“法治”这颗种子早已结出累累硕果。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到全民守法,宁波用一项项走在前列的法治成果,为推进我省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探索。

2.jpg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必然有与之配套的法治体系;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必定离不开法律的有效运行和不断规范。

  2006年4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决策,率先开始了建设法治中国在省域层面的实践探索。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把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纳入法治的调整范围,经济、政治、文化和谐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才有切实的保障,整个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在宁波,“法治”这颗种子早已结出累累硕果。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到全民守法,宁波用一项项走在前列的法治成果,为推进我省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探索。

  宁波的法治实践,正是法治浙江建设的生动写照。

  科学制定良法

  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过去五年,宁波创新开展地方立法工作,制定法规10件、修改(修订)法规11件、废止2件,共完成23件法规,完成52件立法项目调研论证,为引领和保障经济社会和改革发展,推动和深化法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部部带着宁波烙印的地方法规出台,为宁波全面深化改革签字背书。比如,着眼医患纠纷的《宁波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条例》、立足生态保护的《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条例》……

  2016年2月,在宁波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获得高票通过。从群众的呼吁到社会的共识,再到立法加以规范,该条例的制定开启了宁波立法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开门立法。

  在该条例立法过程中,宁波共听取了488名市人大代表和341名群众代表的发言,收集意见建议1769条。同时,宁波29位市级领导干部代表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还带着法规草案,走进街道、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面对面听取了111名市人大代表和151名人民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

  用立法的方式对大气污染说“不”,宁波不仅成为我省首个制定该类法律的城市,在全国也属先行者。“环保领域有法可依十分关键,这意味着宁波率先为大气污染戴上‘紧箍’。” 宁波市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

  改革刀刃向内

  司法服务“零距离”

  司法为民,让法律的力量直达人心。近年来,宁波司法体制改革刀刃向内,祛除沉疴痼疾,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奏响了一曲提升自身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的凯歌。

  在江北法院,浙江甬港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徐巍感触颇深。以往,要查阅一个档案,他需要跑很多部门、盖很多章,有时十来天才能看上一个。而今,只要在法院开出档案查询函,就能在网上即时查看,十来分钟就能看完一个。

  “除查资料外,立案也方便了很多。”徐巍告诉记者,现在他只需登录“浙江法院律师服务平台”,扫描并上传民事诉状、证据、委托手续,就可即时完成立案。“很多百姓也在网上提交立案申请,整个诉讼流程都加快了。”

  让群众一次都不跑就实现网上立案,是江北法院推进“大立案”机制的一个缩影。为更有效提升司法机构办事效率,今年1月份以来,江北法院全力推广和健全网上立案便民利民机制,通过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延伸立案等方式,畅通诉讼渠道,实现诉讼服务“零距离”。

21.jpg

  截至今年8月底,江北法院共接收立案申请3380件,其中网上受理1718件,占比高达50.83%。“这只是我们‘三大机制’的一块内容。”江北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大立案”之余,该院还同步推出了“大服务”和“大调解”机制。

  一方面,法院在大厅中设立了信访接待室、老娘舅调解室、法律援助工作站等相关配套设施,让百姓切实享受“一站式”诉讼服务;另一方面,法院还成立诉讼服务中心,实施法官员额制改革和人员分类管理,搭建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将矛盾化解在源头上,释放出法律为民的最大善意。

  法治德治自治

  基层治理与法同行

  基层治理,在于让群众有最大的获得感。在宁波,法治、德治和自治“三治合一”的“村民说事”制度,就是如此。

  基层组织换届之后,很多新上任村干部会遇到一系列治村难题:村级权力如何规范运行?村里大大小小事务怎么依法处理?干部廉政风险如何防范?

  发源于象山的“村民说事”制度,就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以象山县西周镇夏叶村为例,以前该村夏季饮用水中常常有怪味,使得村民对高山水库和井水的水源忧心不已。为解决该问题,村里曾尝试联系镇自来水厂,希望引入自来水。

  但“喝水还要收费”的问题引发了一些村民的质疑。如何解决?在镇政府的主持下,夏叶村召开了“村民说事”会。统一贴出告示,村民自愿报名参加,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在会上一起探讨解决方案。为让村民更好地了解引进自来水的好处,夏叶村村两委还提前带村民去参观镇自来水厂,并亲自带水去实验室化验,最终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选择让全村百姓一起喝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

  “这一制度,变替民作主为由民作主,村民民主决策变成了现实,全民守法的氛围也日益浓郁了。”宁波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村民说事”,宁波在全市范围内不仅搭建起民主协商新平台,破解了村务决策不规范、矛盾纠纷化解难、服务群众不到位等系列难题,还创新了干部评议标准,开辟了干部联系群众的新窗口,筑牢了基层治理的根基。

  据悉,去年仅象山一地,通过“村民说事”提交思路对策类建议3600余条,其中近3000条得到采纳并实施。

标签: 法治;立案;村民;宁波市;法院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10/W02017101726948648196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