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热议丨“换头术”面临伦理拷问,应慎之又慎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高路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7年11月21日 07:49:14

更多

一直只在科幻小说鬼怪故事中才读得到的换头术,似乎越来越迫近现实了。

u=1244944757,1761260782&fm=27&gp=0.jpg

  一直只在科幻小说鬼怪故事中才读得到的换头术,似乎越来越迫近现实了。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塞尔吉奥·卡纳维罗18日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世界首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在一具遗体上成功完成。

  据他介绍,手术总共持续了18个小时,成功连接了切断的脊椎、神经、组织和血管。这无疑是一项颠覆常识和基本伦理的技术。手术实施者强调的是进步意义,普通人感受到的则是毛骨悚然。它引出了一连串问题,这是否合理?是否合法?是否符合人类伦理?是否违背自然规律?

  科学发展一日千里,远远超出伦理和法律的进化速度。医学上有换头术、克隆人,而在人工智能领域,电脑、算法已经成功打败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棋手。一台最简陋的计算器,它的计算能力能让人类望尘莫及。新近研制成功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可以熟练地翻跟斗了,很多领域都已经走到突破的临界点。每一项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将人类的能力踩在脚下,每一项也都有可能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换头术、克隆人引发伦理之争,而人工智能又引发人类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如果之前,这些还只是科学家、梦想家讨论的范畴,现在已经真真切切地走出实验室,开始影响人类生活;此前认为还有点遥远的事,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摆在公众面前。对技术的恐惧正一点点蔓延开来。就像此次的换头术,从被大家谈论的对象,到“活体手术前最后阶段的准备工作”,只花了两年时间。从成熟度上说,“遗体试验”还只是开始,离成功还遥远得很,但是,只要继续研究下去,终有一天会成功的。同样的,人工智能想突破天花板确实很难,但谁又能保证它不会呢?克隆人从技术上说,已经没有太大障碍,就差某个科学狂人将它变成现实了,我们不能等突破性进展到来的那一天才有所行动。

  比这些技术更可怕的是人类的野心、贪婪和不择手段。对于科学的热情如果不能得到善加利用的话,极有可能走向反人类的一面。在这些技术进步中,换头术的争议无疑要复杂得多。换头术在给一些人重生希望的同时,也将问题摆在了人类面前,这算是器官移植,还是追求长生?谁有权利决定别人的身体,谁又有权利接受这样的“馈赠”?这种争议甚至延伸到“什么是死亡”、“改头换面以后,人还是原来那个人吗”的法律层面,以及“换头以后,我是谁”的哲学层面。它对道德伦理、法律秩序的冲击远比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这就不能让一两个人说了算,也不能任由技术本身来决定,需要社会设定一个规范,划一条底线。什么研究能碰,什么不能碰,什么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什么可能危及人类自身的安全,研究者的界线在哪,监管者又在哪?人类也还是自然界的一员,还是得受自然法则的制约,轻易突破自然法则带来的后果难以预料,可能是人类的福祉,也可能是人类的灾难,所以更应该慎之又慎,不要轻易越线。


标签: 头术;成功;克隆人;伦理;人工智能;自然法则;鬼怪故事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11/W02017112127440260036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