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评|让家委会成为家校良性互动的润滑剂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吴佳珅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7年12月19日 13:57:34
从目前来看,弥补家长委员会主体性缺失考量着我们,构建良性的家校互动是当务之急,如何让家长委员会的工作真正到实处,无论是从微观层面的具体细节还是宏观上的顶层设计,我们都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跟进。
几天前,宁波一幼儿园家长因为拒绝在人民币上写字,导致孩子被幼儿园勒令退学。这个事件再次将家长与学校的关系纳入人们的视野。日前,有记者在上海、湖北、浙江多地采访了解到,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关注度的攀升和各种现代化手段的广泛介入,家校互动变得日益深入。在一些中小学,家委会竞选却异化成一些家长的“名利秀”,甚至从中小学向幼儿园蔓延。
从现代治理的视域审视,家委会应该以相应规则和制度来约束和重塑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学校里显性甚至是潜在的问题,规范和厘清学校和教师不合理的成分,从而促进决策科学化。作为第三方,家委会并非学校行政力量的延伸,而是独立于学校之外的共同体。作为家长与校方沟通的桥梁,家委会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共同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代表和维护受教育者的权利。
然而,我国现如今能独立发挥效应的家委会微乎其微,绝大多数形同虚设,在学校的“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下开展工作,更逞论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究其原因,并非家长慵懒“不争气”,而是学校过于强势。无论是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是中西部等其他区域的中小学,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强势的校方与弱势的家长群体。这样的状况在诸多中小学班级的微信群里反映得淋漓尽致,一方是宛如君王皇帝般发号施令的班主任教师,另一方面则是及时回复队列整齐的家长们,无论那些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多么成功受人尊敬,在班主任面前宛如小学生一样唯唯诺诺,稍有不慎便面临被批评警告甚至是踢出群的危险。如此的境遇,家委会依附和服从学校的指示是常态,而监督教师和批评学校不但极为凶险,更是近似于痴人说梦。
在一定程度上讲,“拼爹”的家委会选举是家长对孩子升学的诸多焦虑问题之一。再牛气的家长在孩子的老师面前估计也不得不谨小慎微,低下高贵的头颅。因为在排座位、选班干部、评优秀学生这些孩子心目中的大事中,老师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如果惹恼了老师,那么会不会殃及无辜的孩子,是摆在每一个家长面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基于儿童的不成熟和义务教育的相对封闭性,中小学存在缺乏有效监督的特点,外面的世界难以一窥其真实的面貌。在这种情况下,家委会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从国外的相关实践来看,类似于家委会的相关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家长可以经由家长教师联谊会(类似于中国的家委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表达自己对于学校的政策、课程、人事等问题的意见,参与学校管理、罢免校长,甚至可以决定关闭学校。
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样的要求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在家长委员会这个平台上,家长将参与学校管理,行使集体教育参与权,以此改良和提升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水平。扭转家长委员会尴尬的状况,需要探索合理的推进机制,避免使其沦为学校“应声虫”。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从目前来看,弥补家长委员会主体性缺失考量着我们,构建良性的家校互动是当务之急,如何让家长委员会的工作真正到实处,无论是从微观层面的具体细节还是宏观上的顶层设计,我们都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跟进。
标签: 家长;家委会;学校;中小学;孩子;幼儿园;学校管理;互动;委员会;勒令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