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舆潮中游好“自由泳”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宫彦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05日 21:59:49
在真相的清流到来前,我们选择的应该是在岸边等待,而非跳进浑水中裸泳。大吐口水却吐不出真相,在这种畸形的交流环境下,辨明是非曲直、探究真相、追本溯源不再是人们的终极目标,证明自己所说的就是真理,凸现自身的优越性成了第一要义,事件的焦点戏剧性地便被转移了。
在真相的清流到来前,我们选择的应该是在岸边等待,而非跳进浑水中裸泳。
近日,一则湖南省沅江第三中学16岁少年与老师发生争执而后刺死老师的新闻震惊全国。消息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教育界的又一大惨案让无数网民在论坛、博客、交流群等各类媒体上发声陈词,也让舆论持续升温。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其思想和理性。”语言是交流的媒介。人有发声的冲动,便希望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正义”的发声总是和真理如影随形的。然而,在事情曝光之后,我们几乎没有看到站在客观立场上对事件理智分析的言论,更多的是对事件本身并无意义的猜疑、不满和指责。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在事情起因经过还只是碎片式地推送出来时,所谓的“真相”便是谬论。不假思索地相信道听途说的言论,并在此之上夸夸其谈无疑是愚昧至极;用猜疑去替代理性思考,也难以称其为明智。宣泄式、批判式的发声只是泄愤的方式和手段,其不过是缺乏理性元素的词句堆积,它让自由的交流区退变成了喧哗的闹市,让原本的净潭污化成一池污水。
一些网友看到自己的观点不被他人认可时便针锋相对地回击,要和对方来一场唇枪舌战,于是,原本应该是网民各抒己见的的交流区沦为争取将自己言论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决斗场,本该并行不悖的言论最后要么一方绑架另一方,要么一方在“优胜劣汰”的法则下被淘汰出局。更有甚者,对自己不喜欢的观点的作者进行人身攻击,势必是要迫使对方认输完全臣服于自己,这难道不是一种“流氓文化”和“霸权主义”吗?大吐口水却吐不出真相,在这种畸形的交流环境下,辨明是非曲直、探究真相、追本溯源不再是人们的终极目标,证明自己所说的就是真理,凸现自身的优越性成了第一要义,事件的焦点戏剧性地便被转移了。悲剧的发生并没有引发人们深层次地思考、反省,人们充当的永远是局外人和过客的角色,等事件风头一过,余温散尽,无非增加了几篇饭后谈资的材料,只增笑耳。
一场悲剧没有让人警醒、反思,人们像看一场舞台剧一样转瞬便将之抛于脑后,那么这场悲剧除了悲剧本身到底带给了人们什么?
后真相时代,人们为经济利益驱使常常不顾事情真相,为迎合大众的情感需要在事件中加入传奇色彩或攻讦相关人物来博取眼球和点击率。于是,盲目从众成为主流,人云亦云成为常态,忽视真相成为通病,人们缺乏对事情的基本判断和独立思考,人们对于真相冷漠到细思极恐的程度。人们渴望在事件中找到一个情感共鸣点和发泄点,然后偏执于自己满意的“真相”,即便最后真相大白,在他们看来那却是虚假的说辞。“假作真时真亦假”,立足虚假而否定真实,不仅是掩耳盗铃,盲人摸象,更歪曲了事理,让真相扑朔迷离。长此以往,当社会被集体情感所左右时,当理性被搁置一边时,潜伏中的矛盾终有一天会爆发。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悲剧不会凭空产生,一定事出有因,找到这个“因”,剖析这个“因”,解决这个“因”才是我们即刻需要做的。16岁少年刺死老师表面上是一种被愤怒所俘虏的泄愤行为,其背后必然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一味地指责少年惨无人道,心灵扭曲、变态或猜疑老师在这件事中另有隐情都于事无补,关键是以之为鉴,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标签: 真相;悲剧;言论;情感;老师;泄愤;交流;网民;少年;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