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号丨都市报刊亭 :纸质阅读的价值守望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曾诗雅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1月06日 17:45:30
纸媒拥有的思想自由,是很多自媒体“煽动式”灌输达不到的高度。
【作者信息:曾诗雅 浙江外国语学院 2014级 朝鲜语专业】
这个众声喧嚣的时代里,信息更迭风驰云卷,消息传播也不过指尖一触。八街九陌,车水马龙,那些曾经翻阅报纸杂志的人群,开始拿起手机,低着头,沉浸在“拇指阅读”的快捷与便利之中。
当文明卷进科技变革的潮流漩涡里,城市开始拆除那些老旧的报刊亭,青山隐没,斜阳老去,我们也开始把情怀叠进抽屉。
5日,新华电讯一篇名为《都市的报刊亭,请慢些拆慢些拆……》的报道,给这个争分夺秒的快节奏时代打了一管柔化剂,而其背后引发的是对坚守纸质阅读的价值思考。
“移动化”到不了的深度
当传统报业江河日下,纸媒传播跌价没落,寻求出口的新闻行业也顺应社会与科技的发展需求,开始开发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就这样,移动化的新闻,紧紧跟随日新月异的时代节奏,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在某一程度上预示着有朝一日纸质新闻的历史退出。
然而细观当下,电子显示屏上出现的新闻阅读,总是以夺人眼球的标题吸引点击量,刺激视觉的图片博取关注度,而一旦人点击进入“阅读全文”,就会发现短短几百字,甚至几十字,叙述完讯息概要便再无其余细节与评述。
新闻价值不止于简单的消息传播,更在其引发的深入思考,社会万象终究只是表面现状,普罗大众更需要的是揭开这张面具,审视个人价值与社会标准之间的平衡差距。
而移动端的新闻多少因为电子显示的缘故无法有效地使人集中,去阅读成千上万字的深刻评述。相比之下,纸质报纸,拥有更细致的编辑排版,其平滑的纸张触感与印刷的墨色文字,往往可以让人更聚精会神,更沉浸其中。所以,现下的纸质报纸总是在隔天报道先前的新闻消息,但其一定会更细节化更深度化地去聚焦社会热点。
同时,对于受众的群体,移动化的新闻大多会是“碎片式”阅读,这种文字汲取只能被认为是“知晓”,而很少能当作真正的“懂得”。这个追求快节奏的时代,同样也在追求深刻,它更需要人们去沉淀,去懂得。传统纸质阅读的价值,有着当下电子阅读无法企及的深度。
“煽动式”达不到的高度
诚然,这是个人人都拥有话语权的时代,但公知的价值引导往往具有更强大的渲染力。因而,比起对真相一知半解便议论纷纷的网络评论,这个社会更听信个别人的观念指南,于是现代人对知识的输入越来越趋于演变成听取某些公众号“煽动式”的看法。
今天,标榜公知的群体之间,虽不乏专家学者的存在,但也有一些好煽动人群情绪的声音所在。虽然人人手握麦克风,但辐射音量因人而异。坐拥数万粉丝的公众号比起一个过往路人的评论,更容易受人追捧,数字化时代带来的话语平等背后往往是受众群体数量之间的高下较量。
反之,专业出身的记者与编辑,使纸质新闻阅读,带来高质量的外界讯息,也筛选了过多的个体化思考,为阅读者保留了更多独立思考空间。没有他人煽动干扰的自我判断,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思想自由。
这个包罗多样的社会,追求拥有强大发声能量的精英文化,同时也追求大千世界的别样见解。纸质阅读,历经时光淘洗,引发了无数先贤后人的思索,不同生活背景下激起的思想火花,不应该被100000+的数字所一概而论,也不应该被多人点赞的文字先入为主,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产生独立思考的“惰性”。
换言之,纸媒拥有的思想自由,是很多自媒体“煽动式”灌输达不到的高度。
“回读性”可抵达的远方
旧时,总有一群人,每天清晨,路过报刊亭,向老板要上一份最新的《参考消息》或是城市日报,然后夹着热腾腾的早餐和油墨味尚存的报纸,开始各自的一天;而一到放学,三五成群的少年会拥到书报前,指着要玻璃柜里或者墙上的漫画与杂志,然后一边走一边兴奋地翻看最新的一期连载……
不知是恋旧还是恋物,许多人希望收藏好每一期购买的报纸杂志,厚厚地堆摞一叠,书页随时间泛黄,字迹依岁月暗淡,而一次偶然翻阅的回味,却带给人们不可言喻的怀念与成长后的二次收获。
如果说当代人的情怀是在与时代博弈的一颗棋子,那么回读一本杂志,一篇文章就是这颗棋子在岁月纵横里一种守望的仪式。电子阅读带着这个时代的高效,也藏着这个时代的冰冷,而纸质阅读却给奔波劳累的当代人一个存放记忆的抽屉,那是唯有纸张可以抵达的远方。
记忆中的都市报刊亭,守望一方留存之地;纸页翻飞的传统阅读,等待步履不停的城市旅人一份耐心与深沉。
标签: 移动;移动化;纸质;报刊亭;报纸杂志;思考;传播;电子阅读;当代人;风驰云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