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深评丨健康中国需要中肯谏言人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王玉宝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10日 19:44:43

更多

我曾在微博里看到一位医生,历经几次患者对医生的暴力事件以及媒体对医生的批评之词后,对媒体乃至患者深感失望,甚至不吝在微博里放出恶言。就舆论场而言,人们自2003年见识了钟南山这样敢讲真话的谏言人之后,也不大多见医生在医疗话题上为民请命。但我依然相信,这些话会驻留在大多数医生的内心。

u=3257355413,3156991741&fm=27&gp=0.jpg

  1月10日,看到两篇文章。标题分别是:“请放过中国老人儿童 该是‘神药’走下‘神坛’的时候了“,以及“为短缺药呼吁的儿科医生:不止巯嘌呤,还有其他救命药常断货”。这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浙江新闻客户端和澎湃新闻客户端。

  不知道各位看到作何感想。坦白说,笔者的心头在当时感受到了一股暖意。为何?

  这是我看到的为数不多的,由医生群体直接发出的于重要民生关系密切的声音或谏言。

  在第一篇文章中,作为浙江一家知名医院的副院长,作者揭示一些外国“神药”号称包治百病,实际并无确切疗效甚至处于动物试验阶段,却在中国狂卖数十亿元。他质问:这些“味精”药是如何逃过审批部门的火眼金睛?

  在第二篇文章中,上海一位医生曾为治疗儿童白血病的重要廉价药品“巯嘌呤”断货现象奔走呼号,最后引起李克强总理的高度关注并推动解决。这位医生疾呼:应尽快建立急需药品长期稳定供应机制。

  这些医生说这些话有什么特别的吗?

  一边是“味精”药泛滥,一边是“救命药”停产。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这样的事,我们有所耳闻,却缺乏细究。或许,媒体可以做深度调查。但医生作为专业人士,更了解内情,更有发言权。这两位医生的发言,或许只是一家之言。但他们以专业的身份,向社会敲响了警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参考。

  为什么说会感到一股暖意?这是个医患关系不那么如人意的阶段。很多时候,我们陷入了彼此的误解、隔膜甚至对立当中。我曾在微博里看到一位医生,历经几次患者对医生的暴力事件以及媒体对医生的批评之词后,对媒体乃至患者深感失望,甚至不吝在微博里放出恶言。而在现实里,我们见得多的,则是医生流水线般打发接诊室里的排队患者。就舆论场而言,人们自2003年见识了钟南山这样敢讲真话的谏言人之后,也不大多见医生在医疗话题上为民请命。因此,这两位医生的同时发声,确实送来一股暖意,让人眼前一亮。

  这个社会注定有些职业与众不同。比如记者、军人、教师,还有医生。他们不可避免要比普通职业多一些神圣使命。就医生而言,他们更跨过了普通人难以逾越的专业技术门槛。他们不仅是手术台上的生命使者,也是搭建医疗制度的骨干。特别是进入到关键阶段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更需要这样的“知情人”心怀苍生、敢于发声。当然,民众也应该对医生的职业地位多一些认可和尊重。

  药王孙思邈曾有一段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这种恻隐之心发到什么程度?按孙思邈的话说,就是到了病人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这段话,我曾在浙江省中医院的候诊大厅的一块屏风上看到过。后来,再去,屏风已撤。但我依然相信,这些话会驻留在大多数医生的内心。

标签: 医生;救命药;嘌呤;暖意;孙思邈;儿科医生;老人儿童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1/W0201801106961650857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