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邪典儿童片入侵,凸显网络黑洞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陈进红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1月23日 07:54:27
法规的完善需要时日,政府部门可以适当鼓励和借助社会力量,建立有效的举报监督体系,对违法内容一键举报,让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或许是面对网络海量信息的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
又是一条令家长极度不安的新闻:据网友爆料,大量“儿童邪典片”从国外网站流入中国,制作者把儿童熟悉的卡通人物包装成为血腥暴力或软色情内容,甚至是虐童的动画或真人小短片。
“邪典”,来源于英语cult一词。但这不是邪典文化,也不是另类艺术。这些视频具有极大的迷惑性,除了片中角色套用了儿童喜爱的动漫形象外,人物衣着也都是容易让儿童产生兴趣的鲜艳亮色,剧情设计中,除了一些恶搞和暴力元素外,还充斥着“屎尿屁”、洗澡、手术和怀孕等不宜儿童观看的内容。根据视频内容和标签,这显然是有目的地针对儿童群体投放。而毫无疑问,这种诱导式的视频会给儿童带来心理阴影和无形的伤害。制作和发布者打着“儿童”的标签,是为了满足畸形变态的心理,还是为了赚取罪恶的流量。
更令家长惊恐的是,一旦小朋友观看了几部视频之后,根据观看记录和数据计算,平台就会推荐更多同类视频,形成恶性循环。日前,各大视频网站均发布声明,对问题视频进行下架、屏蔽处理。
实际上早在去年7月份,这一事件经美国媒体的揭露就已经轰动了全美。而随后迫于压力,YouTube 开始大规模下线视频并且封禁账号。而据媒报道,这些视频竟然早在2016年就已经流入到了国内,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在各大视频网站传播。除了“搬运”国外视频,更有甚者制作出中国版“儿童邪典片”。
这些暗黑视频何以能够在平台停留如此长的时间,甚至出现大规模泛滥的地步。视频网站可以有算法进行个性化推荐,却无能力进行自查自纠?非要等到大规模的舆论风暴之后,才进行自净是不是有点晚了。对于制作以及发布“儿童邪典视频”这种违法行为,不仅仅是平台一删了之。互联网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担负道德和法律上的双重责任。目前,公安部已表示“必予严惩”。无论是对制作方还是发布平台,都应依法追究其责任。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那么净化网络空间,就从娃娃抓起。保护儿童在互联网上的安全,与保护他们在学校、家庭内外的安全同样重要。因为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是,网络用户的不断低龄化。根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青少年网民(19岁以下)近1.7亿,约占全国网民的22.5%。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儿童是最弱势的群体。儿童上网行为和相关的权益保护应该是互联网企业长期关注的重点议题。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YouTube Kids 全球负责人曾表达出了一种令人感到无奈的态度:对于这件事情,平台的能力和责任有限,想要改变这一情况,“家长才是推动者”。作为平台方这显然是甩锅的言论,但面对现实的尴尬,不得不说也有道理。
如何保护孩子远离网络伤害,需要一条无缝链接的监管网络。面对海量的媒体信息,越来越善于变化和包装的不法网络内容,光靠任何一方都无法构筑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监护人是第一道绿坝,同时还需要政府层面的法律监管、企业的自律,行业内部的自我审查和监督机制。我国的法律法规当中也有一系列针对儿童权益保护的媒体政策,但相关标准和处罚力度弹性较大,造成了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约束力。从顶层设计来讲,应尽快推进儿童互联网安全相关法律,防止未成年人接触不恰当和有害的网络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等。
法规的完善需要时日,政府部门可以适当鼓励和借助社会力量,建立有效的举报监督体系,对违法内容一键举报,让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或许是面对网络海量信息的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
标签: 视频;家长;互联网企业;网络内容;卡通人物;色情内容;视频网站;制作者;爆料;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