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深评丨撒钱竞争绝非长久之计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安之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19日 16:53:26

更多

靠补贴、靠价格战吸引用户,是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打开市场时的惯用手段,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直播答题能否避免重蹈覆辙,关键看能否在烧钱之外尽快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让产品能够持续满足用户的需求。

timg (3).jpg

  最近,“直播答题”突然火遍了大江南北。“芝士超人”“冲顶大会”“百万英雄”……这些移动互联网版的“幸运52”和“诗词大会”,形式几乎一模一样:在线答题闯关,答对者平分巨额奖金。

  对用户来说,参与直播答题的门槛极低,手持一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都能参与其中。答对题目带来的智力上的愉悦感和游戏性自然是他们愿意参与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动力恐怕还有通过答题赚取奖金。一些直播答题应用的“烧钱”可谓疯狂。据不完全统计,直播问答在2018年投放的奖金已超过亿元,单场奖金也从3万元到5万元一路攀升到200万元甚至400万元。

  直播答题应用为何要如此大把撒钱呢?目前来看,各大直播答题应用属于不同的直播平台,对于曾火爆一时,如今却增长乏力的直播平台来说,通过答题奖金来吸引新用户颇为划算。一场10万元奖金的答题,参与者往往有十几万人,据此计算,平均获客成本只有不到1元钱,以往普通的应用推广人均成本则需要几十元。此外,直播答题一般采用的都是邀请好友获得“复活卡”方式,基于社交的病毒式传播也让“拉新”变得更有效率。

  对于互联网产业来说,流量直接意味着真金白银,手握海量用户,直播答题也就有可能成为广告营销投放的新平台。更何况,当广告主参与答题,用户在答题时精神高度集中,因此其获得的关注度也远远高于其他投放方式,目前已开始有赞助商进入这一领域,并直接将自己的品牌内容植入了答题活动。

  尽管一切“看起来很美”,但直播答题的生命力却不能仅仅依靠“撒钱”来维持。靠补贴、靠价格战吸引用户,是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打开市场的惯用手段,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从目前来看,直播答题平台们缺乏自己的特色,形式极其雷同,本质上就是一种同质化竞争。电商、团购、互联网出行、移动支付……一个个细分市场已经充分证明,烧钱大战不能带来黏性,如果没有富有竞争力的产品,拿不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用户就只会跟着“红包”走,这家烧完了钱,用户就会头也不回地冲到下一家。所以说,仅靠高额奖金和名人效应来获取流量,不是直播答题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另一方面,直播答题应用正在野蛮生长,需要完善的游戏规则加以规范。从目前来看,针对直播答题的语音搜索应用和外挂软件都已出现,同时对直播答题平台获奖人数造假的质疑也不绝于耳。直播答题能否在技术上保证参与者的公平?如何在自说自话之外自证清白?直播答题借鉴了传统电视媒体上的答题节目,也要学习其规范的管理方式,引入相应的公证机制,并且能够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变化,不能让产业最后成为“谁小抄打得更好”的比拼。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也要对这一新兴模式加以关注,避免行业失控,守住相应的法治底线。

  从过去的教训看,许多移动互联网产品在市场上都是昙花一现,很快便销声匿迹。直播答题能否避免重蹈覆辙,关键看能否在烧钱之外尽快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让产品能够持续满足用户的需求。否则,资本的支持只在一时,热闹散尽,留下的将是“一地鸡毛”。

标签: 奖金;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价格战;补贴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801/W0201801187955831406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