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赛】恶搞《黄河大合唱》:对历史态度决定着民族温度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张璐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30日 07:51:25
经典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 ,这首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经典歌曲曾入选“十大抗战歌曲” ,并在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抗战时期经典歌曲作品在天安门广场奏响。
经典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这首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经典歌曲曾入选“十大抗战歌曲”,并在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抗战时期经典歌曲作品在天安门广场奏响。但眼下它却受到了“恶搞”,日前有媒体报道,在某单位年会的视频中,这首歌曲被人以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恶搞,低俗的歌词、夸张的表演引得台下哄笑。视频发到网上后,即引来一片批评讨伐之声。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以奔腾的黄河为背景,抒发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誓死保卫祖国的壮志豪情,歌曲雄浑大气,慷慨激昂,广为流传,曾经鼓舞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在一定意义上,它早已不单是一首歌曲、一首文学作品,更是凝聚着民族血和泪、屈辱与光荣的历史沉淀物,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代表。对这样的历史经典之作,用作娱乐恶搞,绝对谈不上什么“艺术创新”,而是彻头彻尾的消费民族情感的恶劣行径,是无视崇高消费历史的荒诞之举,对这种行为必须坚决反对严厉谴责。
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恶搞经典作品、亵渎民族记忆的行为并不鲜见,甚至不乏明目张胆,出现在电视节目之中。也许有人觉得嘻哈欢笑一下“没什么大不了”,但这种毫无下限的亵渎必须刹车,因为这不仅违背了其创作的初衷,更在无形中消费着曾经苦难的民族历史,消解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之根。对待《黄河大合唱》这些经典作品的态度反映着我们当下的民族温度。
换个空间背景,重新唱起这首激昂乐章,在当下让其发挥更好价值,这其实也不乏成功的“艺术创新”。比如浙江卫视《奔跑吧》第五期曾将节目现场拉到黄河边,当一群青年合唱朗诵起《保卫黄河》,在滔滔黄河水声和澎湃的交响乐的交织下,很多观众感动得留下了热泪,这一期节目也因其特殊的含义令人难忘。
某种角度上,对历史的“轻松”态度背后是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表现。但是这种进步绝对不是建立在无视黑白、不论是非、毫无原则、消解价值的基础之上的,恶搞《黄河大合唱》本质已经跌进了“泛娱乐化”的陷阱——那就是把民族的记忆当成消费品,当做个体的笑料。我们今天无论以何种姿态谈论起《黄河大合唱》,都必须抱有对其诞生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的起码认知,有对歌曲代表的意义和象征精神的温情敬畏,有对当下自己如何传承好歌曲背后意义的清醒定位和自觉担当。
应该看到,《黄河大合唱》此次遭到恶搞,已经有不少媒体包括词曲作者后人第一时间发声,严厉批评这种行为。对起码底线的确认,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出发。《黄河大合唱》因其影响广泛而很容易受到关注,从而打赢这场“正名之战”,但相比之下,还有很多消费历史恶搞历史的行为正在慢慢瓦解着我们社会的信仰根基,那些“研究”邱少云“特殊生理结构”的,那些得出“村民出卖狼牙山五壮士”结论的,那些肆无忌惮消费抗战历史的,这些虽不是主流,但传播影响力极坏,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们,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了《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它将明确英雄烈士的历史功勋,对保护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弘扬烈士精神方面等作出规定。这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用行动回应社会各界对捍卫英雄的高度关切,对于促进社会尊崇英烈,扬善抑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除了法律层面的跟进,全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决抵制诸如恶搞《黄河大合唱》这种行为,因为“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对历史的真诚敬畏,不仅意味着我们不忘初心,更意味着我们面向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为兰州大学学生)
标签: 黄河大合唱;歌曲;经典歌曲;抗战歌曲;英雄烈士;视频;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