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年俗】不要忘记灶王爷的“监察官”身份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刘冷丝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8年02月10日 17:31:31

更多

灶王爷象征着道德准则,时时刻刻约束着全家不要做出对他人不利的事。

014.png

  当今社会已远离旧式的灶台,大多数年轻人未曾识得传统的土灶。相应地,人们对灶王爷的信仰也就逐渐淡化了,灶神的“神性”和文化涵义逐渐为人们所忽视,几乎不复存在。

  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中灶王爷的文化涵义呢?

  东汉“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的传说已在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家家户户“事灶益谨”。东晋传说灶神“常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三百日;小者夺算,算一百日”。上述两个时代的传说用白话来讲,就是如果家中某人犯了错,被灶王爷告到天上去,情节严重的折寿三百日,情节较轻的也要折寿一百日。

  灶王爷作为天庭“监察官”的传说自汉代起定型,并且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国人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拜祭灶神爷,因为这一天,灶王爷不管善事恶事都向天帝汇报,人们岂能不千方百计地讨好?不过,这种拜祭更多是一种敬畏。从深层上说,灶王爷与中国人的家庭传统观念、道德规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人创造出灶王爷这样一个神祇,其用意在于监督、记录每个家庭在一年当中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善行,哪些是恶行。灶王爷象征着道德准则,时时刻刻约束着全家不要做出对他人不利的事。

  也正是灶王爷这种独特的身份,后人把他视为“潜伏”在家里的“告密者”而加以崇拜,灶王爷和祭灶逐步成为一种迷信。不过,历代的知识精英目光如炬,洞悉到民间迷信的落后性。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祀灶解》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灶王是公正的,君子即使不祭灶,灶王也不会诬告他;小人即使一年祭灶百次,灶王也不会放过他。有人问,如果灶王不公正,人们祭祀就说好话,不祭祀就说坏话,怎么办?陆龟蒙回答说:“天至高,灶至下,帝至尊严,鬼至幽仄。果能欺而告之,是不忠也。听而受之,是不明也。下不忠,上不明,又果可以为天帝乎?”陆龟蒙的真知灼见反映了中国传统士人的天道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一,亦契合了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公平和公正。

  已故的相声表演艺术大师侯宝林曾大赞灶王爷的清正廉洁,笑称他是“一家之主”,户口本上却找不到他。侯宝林先生说,灶王爷是个好官,按分工他掌管着一家人的福财二气。可他耐得住寂寞,不占不贪,每天也就只闻闻锅里冒出来的热气而已,酸甜香辣都得让给自己值守的这一家人吃喝。而且他还得严格把握自己的行为,绝对不能办离谱的事,不然老百姓就有怨愤就会骂街。这其实不是侯宝林先生的杜撰,而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传统习俗的眷念日益增强。祭灶习俗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农村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如今的城市人也悄然在各种社交媒体传播着“小年”“灶王”的文化知识。只是,多少人真正知道和理解灶王爷的“监察官”身份呢?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

标签: 灶王爷;灶神;侯宝林;传说;中国传统文化;年轻人;灶台;拜祭;陆龟蒙;监察官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2/W02018021061909572510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