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不要忘记灶王爷的“监察官”身份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刘冷丝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8年02月10日 17:31:31
灶王爷象征着道德准则,时时刻刻约束着全家不要做出对他人不利的事。
当今社会已远离旧式的灶台,大多数年轻人未曾识得传统的土灶。相应地,人们对灶王爷的信仰也就逐渐淡化了,灶神的“神性”和文化涵义逐渐为人们所忽视,几乎不复存在。
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中灶王爷的文化涵义呢?
东汉“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的传说已在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家家户户“事灶益谨”。东晋传说灶神“常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三百日;小者夺算,算一百日”。上述两个时代的传说用白话来讲,就是如果家中某人犯了错,被灶王爷告到天上去,情节严重的折寿三百日,情节较轻的也要折寿一百日。
灶王爷作为天庭“监察官”的传说自汉代起定型,并且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国人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拜祭灶神爷,因为这一天,灶王爷不管善事恶事都向天帝汇报,人们岂能不千方百计地讨好?不过,这种拜祭更多是一种敬畏。从深层上说,灶王爷与中国人的家庭传统观念、道德规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人创造出灶王爷这样一个神祇,其用意在于监督、记录每个家庭在一年当中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善行,哪些是恶行。灶王爷象征着道德准则,时时刻刻约束着全家不要做出对他人不利的事。
也正是灶王爷这种独特的身份,后人把他视为“潜伏”在家里的“告密者”而加以崇拜,灶王爷和祭灶逐步成为一种迷信。不过,历代的知识精英目光如炬,洞悉到民间迷信的落后性。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祀灶解》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灶王是公正的,君子即使不祭灶,灶王也不会诬告他;小人即使一年祭灶百次,灶王也不会放过他。有人问,如果灶王不公正,人们祭祀就说好话,不祭祀就说坏话,怎么办?陆龟蒙回答说:“天至高,灶至下,帝至尊严,鬼至幽仄。果能欺而告之,是不忠也。听而受之,是不明也。下不忠,上不明,又果可以为天帝乎?”陆龟蒙的真知灼见反映了中国传统士人的天道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一,亦契合了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公平和公正。
已故的相声表演艺术大师侯宝林曾大赞灶王爷的清正廉洁,笑称他是“一家之主”,户口本上却找不到他。侯宝林先生说,灶王爷是个好官,按分工他掌管着一家人的福财二气。可他耐得住寂寞,不占不贪,每天也就只闻闻锅里冒出来的热气而已,酸甜香辣都得让给自己值守的这一家人吃喝。而且他还得严格把握自己的行为,绝对不能办离谱的事,不然老百姓就有怨愤就会骂街。这其实不是侯宝林先生的杜撰,而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传统习俗的眷念日益增强。祭灶习俗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农村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如今的城市人也悄然在各种社交媒体传播着“小年”“灶王”的文化知识。只是,多少人真正知道和理解灶王爷的“监察官”身份呢?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
标签: 灶王爷;灶神;侯宝林;传说;中国传统文化;年轻人;灶台;拜祭;陆龟蒙;监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