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评 | 焦虑,不应该是教育的底色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栗中西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8年04月14日 19:49:54
我不认为争取不到一个好小学的资格有那么关键,也不认为焦虑可以作为教育的底色。
春到杭城,蠢蠢欲动的不止是购房者,还有那些想为孩子争取一个民办学校入学资格的家长。
杭州民办小学入学之战,用草木皆兵形容不为过。网上预登记、正式报名、游园、校长见面会、家长见面会,以及体验和面谈,家长需要研究透彻程序性的步骤,还要根据不同学校要求做不同准备,有的学校还要求带上家长房产证明、学历证明,所为何事不言自明。
各种小道消息在准家长们中间流传,信息不对称更直接加剧了家长的焦虑心理,比如有家长就仅仅在育华官网上找报名登记入口就花了半小时,游园可不是为了踏青,据传老师会暗中观察孩子的主动性、组织力,甚至以孩子会不会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张作为标准,决定录取与否。毕竟不少热门学校的录取比例达到10:1,甚至21.6:1,家长圈戏称之为“渡劫”。
简单粗暴批评地家长太疯狂没有用,也不接地气,杭州的民办学校热是追求更高教育质量的家长们角逐更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瞥,是现实考量下各种原因绞合形成的局面。公办零择校、大班教学、各阶层子女混杂,而民办学校多数可以实现小班化,会做生源筛选,有的还能直升初中,更露骨地说:每年三四万的学费,就能越过一套五六百万学区房设置的障碍,让你的孩子和优秀的同龄人做同学,积累第一笔优质人脉。必须承认,不是每个家长都有能力、有学识,让自己书房成为孩子最好的学区房,获取一张民办小学的入选资格,成了对孩子最直接的爱的表白。
这番现实考量直指一个深层问题: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新中产阶级的焦虑。哪些有人有追求优质教育的诉求?不是城市引车卖浆之辈,或者送子女出国的富豪阶级,恰恰是正好能负担起几万年一年学费的中产或者准中产阶级。
教育焦虑是近年来行行种种中产焦虑中最突出的一种,没在互联网风口起飞,没炒成房,没押准比特币,财务自由遥遥无期,不能像如有的知名公众号红人那样,为了孩子在北京上学得罪几百万粉丝,或者为孩子吸上一口新鲜空气逃离北京南下办一所学校,那么,至少要在能力范围内为孩子争取最好的学校教育资格吧。儿子要强过老子,才能阻止阶层下跌,乃至实现阶层继续的向上跃升。所以教育焦虑很容易成为新中产父母们其他各种焦虑最后流向的洼地:承载最多希望,集聚最大压力。
今年全国两会,教育部长陈宝生答记者问主题就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恰恰是因为现阶段教育没有办法做到公平且优质,马太效应是不可避免的。短时间内,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办、民办教育资源,也许会缓解一点形势,但也可能只是让竞争下移或者上移,无法根除父母心中的焦虑。最近大热的印度电影《起跑线》,新贵父母拉吉和米塔,为让孩子进入印度排名前五的学校、跻身上流社会而上天入地,这动机可以说很匪夷所思了,却赢得中国观众的普遍共鸣。
作为一个未来的父母,如果我倡导父母们都不要为了一个入学机会去拼抢,那不够坦诚,也是不负责任的,但我仍然不认为争取不到一个好小学的资格有那么关键,也不认为焦虑可以作为教育的底色。因为孩子会感知这份焦虑,而焦虑感恰恰是一种非常糟糕的养料,在言必及“原生家庭影响”的今天,父母应该注意到,面对教育时的一份从容自信,能为孩子提供一份宝贵的“原生心态”。
标签: 底色;孩子;家长;焦虑;父母;教育;中产;学校;入学资格;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