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时评丨出租车上开便利店,不务正业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魏英杰    责任编辑 张萍
2018年05月21日 07:37:46

更多

说到底,车载便利店并不是所有乘客都需要的服务,出租车行业的转型升级,也不能寄望于类似“跨界合作”,而是对标网约车的创新理念和模式,为乘客提供更便利、安全的出行服务。

timg (5).jpg

  最近,深圳等地的出租车上出现新奇一幕:有些出租车被改造成便利店,可以扫码购买各种零食、饮料,还有些出租车上安装了按摩椅,乘客扫码后可以一路享受全方位按摩服务。

  车载便利店、按摩椅的出现,确实抓住了部分乘客需求,颇具创意。早在今年1月,钱江晚报就报道了杭州的部分出租车与小桔便利合作,把商品放在车上售卖,开起了“车载超市”,很多乘客在坐出租车的时候,扫码一下就把早餐问题给解决了。除了零食和饮料,车上还售卖雨伞、雨衣、充电宝等功能性商品。

  有需求就有供给,这看似没毛病。何况,不仅乘客获得便利,出租车司机也从中尝到甜头。据悉车载便利店一个月平均能给司机多带来一两千元利润,成交记录最多的司机年入十余万,都赶上开出租车的收入了。只需要在车上摆放商品、不时补货,就可以增加收入,这对司机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加上受网约车行业冲击,出租车生意每况愈下,这些创收手段为司机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

  但我仍然觉得,这种创新模式有不务正业之嫌,不值得鼓励和推广。这就要回归出租车的服务本位及其要求来讲了。

  首先,这种做法虽然为部分乘客提供了便利,但也可能给其他乘客带来不好的服务体验。试想,对于那些不需要购买东西的乘客,一上出租车发现车厢内满是零食,后座还挂着二维码,会是一种什么感受?感觉这坐着的不是出租车,而像是大篷车了。其次,这可能影响到行车安全。虽然有关方面声称至今没碰到过因此发生安全问题的情形,但不能不说这方面存在一定隐患。尤其是,当出售商品和附加服务成为司机一大收入来源,就可能让司机分散注意力。如果乘客一上车,司机就巴拉巴拉在那推销商品,不仅会影响乘客心情,还可能增加行车不安全因素。

  更重要的是,如果可以在车上开便利店,出售商品,以后是不是还会有更多类似服务进入出租车行业,那样还让司机怎么专心开车?对于出租车来讲,服务宗旨是把乘客安全送抵目的地,而不是其他。如果相关服务可能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就有必要评估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如果这不是必要的服务,哪怕可能让部分人受益,也不该得到鼓励。

  从眼下流行的新零售等概念来讲,在出租车上卖零食、提供按摩服务,确实是一个新的掌握“流量入口”的手段,相信类似模式不难得到资本的青睐。但针对人的服务是一个细致的、复杂的行为,而不能撇去人的根本需求,将一个个乘客物化成毫无温度的“流量”。说到底,车载便利店并不是所有乘客都需要的服务,出租车行业的转型升级,也不能寄望于类似“跨界合作”,而是对标网约车的创新理念和模式,为乘客提供更便利、安全的出行服务。

标签: 出租车;乘客;便利店;零食;司机;按摩椅;出租车行业;饮料;出租车司机;分散注意力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5/W02018052126513709693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