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观察丨夯实一体化的“基本功”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钱振霄 吕苏娟 沈 洁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6月25日 08:09:34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我们期待各地沉下心、找准路,打好基本功,共享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红利。
6月初的一场重磅会议在沪苏浙皖引发广泛关注,三省一市的“一把手”们给出了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区域协作进一步加码,一体化进程进入快车道。
如何承接上海先进产业的溢出效应,进一步细化分工、明晰配套,从而实现产业梯度转移,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已成为不少地方主政者重要的工作。
指向很明确,但扮演好一个主动的合作者并不是一件易事。在湖州市吴兴区的调研与采访中,相关感受尤为真切。比如,吴兴区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成为上海高端产业的配套地、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集聚地和旅游养生的首选地。如此种种,深思熟虑,对吴兴的“家底”和未来走向都有了清晰的把握。疑问在于,对上海而言,吴兴的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究竟会产生多大吸引力?与上海地缘相近但不接壤,吴兴的竞争优势又在何处?
一些地方应该努力变被动“接受者”为主动有为的“合作者”。通过对地方相关负责人的深度访谈,并实地走访慧心谷、精星仓储以及湖州多媒体产业园等饱含上海元素的落地项目,我们既看到一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标准动作”,也有一些具备地方性特色的“自选动作”。
要转变以大为好的传统观念。大市场有大项目,但面对大项目也不能来者不拒、越多越好。当前,对接上海的先进制造业在不少地方都已成为“共识”。上海的产业基础,无论是质量或是规模,都能对周边地区形成可观的溢出效应。同时,在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这类“当红产业”的加持之下,不少地方跟风上产业,且不说风险几何,还得考虑各地的适配程度有多少。
因此,面对满地萝卜而自己仅有一个箩筐的情况时,绝对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带着需求导向理清思路,“风口”之上方能独树一帜。吴兴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余胜奎向我们谈起一个例子:此前,个别地区盲目引进“高大上”的项目,但遭遇项目长期不落地、项目方拿到补贴就跑路的情况。问题实为警讯。以此为鉴,吴兴区在项目的选择上尤为“冷静”,一是已形成产业化的项目优先考虑,二是本地重点资助产业优先考虑,三是已经过风险投资评估的项目优先考虑,四是本土企业、本土人才优先考虑。只有杜绝一涌而入,才能在源头上呵护产业的健康发展,不让精准对接成为一句空话。
要以产业特色为前提。如何充分发挥特色,这对地方主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来考验全局观,二来考验长远观。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当前的人工智能热、芯片产业热的背景之下,各地必须进行更为详尽的产业细分,找准路径。再高端的产业都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合理引导,实现优势互补或强强联合,这样,对接上海的高端产业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湖州市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之一,吴兴区在政策优势的前提下,紧扣实际,大力引进先进装备制造项目。比如,依托湖州“中国物流谷”的平台而引进的精星仓储项目,其看重的除了吴兴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吴兴区的产业特色。一方面,随着沪苏湖铁路的修建,吴兴与上海空间上的距离将进一步缩短;另一方面,吴兴区发达的传统制造业与智能物流装备制造具备极高的吻合度,以大东吴、久立为代表的吴兴知名企业又在业内积累了足够的知名度,合作而生的效能愈发明显。
建区15年,吴兴区接轨上海的初探步伐早已迈出。从经济领域的接轨初探到如今的全方位接轨大上海,吴兴区立足实际、稳扎稳打的举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上升为一种普遍性经验。互学互鉴、合作交流,才能发挥1+1>2的共赢效应。面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我们期待各地沉下心、找准路,打好基本功,共享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红利。
标签: 长三角;吴兴区;一体化;上海;吴兴;产业;高端;快车道;人工智能;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