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评丨科普工作也要有科学家精神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钱振霄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8年07月19日 18:57:08
科普工作该不该如此“斤斤计较”?也许会有人认为,丁肇中的做法过于严苛,但一丝不苟的实证态度不仅适用于前沿科学研究,也同样适用于日常的科普工作。
日照科技馆想把丁肇中科学生涯中6个著名的实验模型做出来展示,其出于科普的考虑出发点是好的。但在3小时的方案汇报里,却被严谨到近乎极致的丁肇中本人纠错42次。网友评论说,“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这是科学的态度也是做人的态度”。
客观来说,原报道通过极富现场感的语言,通过尚需改进的科普工作与诺奖得主的严谨相对比,还原了一位老科学家身上精益求精的科学家精神。几处细节,不仅传神,也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比如,关于电子半径的论述没有跟上最新数据,再如,不加考证从网上随便选取实验效果图……科普工作该不该如此“斤斤计较”?也许会有人认为,丁肇中的做法过于严苛,但一丝不苟的实证态度不仅适用于前沿科学研究,也同样适用于日常的科普工作。
今天,什么样的科普更能得到广大的人气?或者,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科普工作?我们会说,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但这些效果势必建立在科普工作者的融会贯通之上。如果缺失了严谨的实证态度,对科学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那么科普工作 ,作为广大群众提升科学素养的一项基础工作,首先就不牢固了。
后果是什么?不妨关注一个现象,为什么所谓的“科学网文”能在朋友圈流行。不得不承认,有些正规的科普文章,传播率还不如一些“山寨货”。本质上还是科普的基础不牢固,以至于不少人都缺乏辨识真伪的能力。但很多时候,科普工作沦为走过场、摆形式。笔者去过不少展馆,但所见工作人员仅仅是“念白”式的讲解,面对提问往往一问三不知,不仅是资源的浪费,也容易令人反感甚至产生误导,更别谈科普的教化作用。
其实,我们不乏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也不乏优秀的科普工作者。他们不是遗世独立的“科学狂人”,也不是成天抛头露面的网络红人。但他们有着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的精神品质。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用“追求真理,实事求是,锐意创新,使命担当”四个词概括科学家精神,这不仅仅适用于广大科研工作者,也适用于多元社会下的科普工作者。
标签: 科普;丁肇中;态度;科学生涯;科技馆;纠错;工作;科普工作;日照;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