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丨 中大校友,你可以选择爱校的方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栗中西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8年07月20日 18:52:22
论矛头真正所指,并非学生口中“为学生办了不少实事”的学生会干部,而是“是谁导演这场戏”。
一份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学生会的干部任免名单引起风浪余波未平。56个正部长99个副部长的名单引发网友群嘲之后,不少中大校友在网上留言力挺母校。
与中大张鹏教授事件不同,这份从职称、头衔到排版、措辞严丝合缝照搬现行政府公文体例的学生会名单,在舆论场里引发的不尽然是一边倒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声音。不少中大校友在公众平台上留言,表示中大遭受了无妄之灾,其中以一篇《鸭在山中坐,锅从天上来》的文章最具代表性。文章列举了几种代表性观点,力证中大无辜:任职名单长是因为学校校区多、名单所提职称和国家干部体制没关系、身边进学生会的没官架子,最后归结认为中大此次舆论危机是“贩卖情绪、贩卖焦虑、贩卖愤怒”的结果。
某种程度上讲,这位校友讲的的确没错,学生会的部长、副部长的确是传统,每个上过大学的人的确都有体会,不过正是这种习以为常,最值得警惕、喟叹。国内新生进大学的第一课,必然是认识五花八门的校园组织,这些组织里面又以学生会地位最尊,组织结构也最为森严。从院级到校级,从干事到会长,层层叠叠,在这样的体系里什么样的干部能步步高升,大家也有目共睹。毕业多年,服务学生办了哪些事恐怕印象不深,对各种周会月会年会、材料盖章汇报、升级竞选八卦等等一定记忆犹新。要说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增长组织参与活动的才干,学生会确实有一定作用,却并非不可替代,顶多算是社会化过程的提前。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大学最早出现了学生会组织,但是国内学生会越发走样,与精致利己主义、官本位等校园现象相互铰合。因为见怪不怪,就觉得不该批评,站不住脚。
中大校友的护校言论也存在严重的避重就轻。除了正部级、副部长人数之多,该校学生会结构架设之俨然,会议议程之严谨,报道文字之官样,也是登峰造极。很难把虚头巴脑的措辞和服务学生联系起来,说没有“官本位”思维恐怕不会有人信。胖乎乎的小学生面向镜头发表竞选演说,尚存“小孩学大人”的滑稽可爱,被社会寄望具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学,如此真实地映射官场文化,没法不令人担忧。这跟学生会干部是不是“亲民”、有没有不作为没关系,正如费孝通所说语言文字是象征体系,网友真正担心的是,严丝合缝的官文官腔背后,大学学生会是否一同映射了官场的其他,比如拜权拜金,奢靡推诿等等不正之风。在大学早非净土的环境里,你不能说这是杞人忧天。
批评声音想要搞清楚的,不是某个学生会干部是否合格,更是学生的“官瘾”从何而来。其实大家心照不宣,如果没有管理部门授意,哪个学生会干部敢自做主张,设计会议流程、发布任职名单,这样自作主张也不符合名单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素养”嘛。所以舆论矛头真正所指,并非学生口中“为学生办了不少实事”的学生会干部,而是“是谁导演这场戏”。用一套官僚体制来管理学生会,造就了一幕幕不伦不类的“戏仿”,这种治校思维下,大学精神会是怎样的存在?与校友的应声而起不同,中大校方想了半天的“怎么回应”,结果并无新意,还是推了个一干二净:头衔是为明确服务指责,作为测评参考。
无论从历史的纵向纬度和空间的横向纬度,中大都是一所值得尊敬的学校,也就更应该呈现优秀大学应有的样子,承担表率作用,一面自称先锋一流、源远流长,一面又拿“大学皆如此”来当挡箭牌,这样的鸵鸟姿态令人失望。中大不仅是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还是被孙中山先生寄望“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的国立中山大学,也是鲁迅、郁达夫、郭沫若、顾颉刚、陈寅恪、傅斯年等大师就读任教之所。今天它享受着精神财富祖荫,却并不能拥有什么舆论上的豁免权,新的校史是荣是耻,只有靠自己书写了。校方和部分校友在最近一些关于学校的热点事件中的表现,很难说书写了什么光彩的校史。
战乱年代,西南联大一边撤离,保护文脉,一边“笳吹弦诵”,鼓舞起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这样的大学在消失70度年后,仍能为后世怀念,上升为一种精神象征。中大的危机足以管中窥豹,今天的大部分高校,一到毕业季就在晒典礼创意上不落人后,各种情怀加身。实际上,引领时代精神做不到,独善其身做不到,甚至连正面回应舆论质疑都做不到,这样的大学是否配得上校友为其振臂一呼?
标签: 学生会;校友;副部长;名单;学生会干部;大学;任免名单;余波未平;中山大学;舆论